時間:2023-06-19 09:24:19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建筑業固定資產投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6)02001002
1 引言
本文通過對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構成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數額以2003年為基期剔除物價指數影響因素之后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河北省和北京、天津的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差距,從而對河北省的產業結構調整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方向和建議。
2 京、津、冀地區各行業固定投資狀況分析
河北省、北京和天津的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如表1所示。
由表1,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個地區的省固定資產投資額都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京津冀三地區的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化趨勢都成逐年上升的趨勢。河北省的固定資產投資一直處于三個地區的首位,河北省的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一直處于高速增長的狀態,天津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在2009年超過了北京,增長速度較北京強,天津和北京的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之間的差距也在逐年拉大。
由圖1,河北省的農、林、牧、漁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和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和金融業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均呈現平穩發展趨勢。房地產業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和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采礦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先上升后趨于平穩。河北省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各行業占比最高的是制造業,其次是房地產業。
北京各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所占的比重變化趨勢如圖2所示。
由圖2,北京的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和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均呈現下降的趨勢。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和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呈平穩發展的趨勢。金融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呈上升趨勢。農、林、牧、漁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呈先平穩后上升的趨勢。采礦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制造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和教育業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住宿和餐飲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呈現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趨勢。房地產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呈現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趨勢。北京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較大的是房地產業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投資比重。
天津各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所占的比重變化趨勢如圖3所示。
根據圖3,天津的采礦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建筑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和教育業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制造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和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呈平穩發展的趨勢。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和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呈上升的發展趨勢。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和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茖W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發展趨勢。天津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比較大的是制造業、房地產業和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投資比重。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在第一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過大,是一個農業大省,在第三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過低,仍然處于偏基礎性的生產階段。沒有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地理優勢和經濟基礎。
3 京、津、冀地區各行業固定投資差異狀況分析
京、津、冀三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在各行各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北京和河北省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差值狀況如圖4所示。
由圖4,河北省的房地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明顯低于北京的房地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也低于北京的相應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河北省的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明顯高于北京相應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河北省的農、林、牧、漁業;采礦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建筑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也都高于北京相應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
天津和河北省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差值狀況如圖5所示。
由圖5,河北省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明顯低于天津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采礦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也低于天津市的相應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房地產業也大都低于天津的相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只是從2009年開始河北省的房地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才略高于天津的相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河北省的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明顯高于天津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農、林、牧、漁業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也都比天津的高。
綜合以上分析河北省的產業結構處于相對落后的組織狀態。固定資產投資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比重偏大,投資于金融服務、房地產等第三產業的比值偏小。經濟整體缺乏積極的牽引力,仍然處于偏基礎性的產業結構生產階段。
4 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建議
一、現行建筑業總產值統計辦法存在的問題
1、現行統計方法中,GDP與建筑業的計算原則不一致。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一定區域內經濟實力的體現,是各級地方政府考核工作政績的主要指標。GDP核算是各專業經濟總量求和的核算最終結果,它的核算方法是以“地域”為原則,即所在地常住單位生產活動的最終反映。而建筑業產值統計是以建筑業企業工商注冊所在地為填報原則。也就是說,外地建筑業施工企業建筑總產值中的增加值進入不了本區域內GDP核算體系。
2、固定資產投資與建筑業的計算原則不一致。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是以在本地實際投資為統計對象,包括外地企業在本地投資(招商引資項目)。而建筑業總產值統計不包括外地施工企業在本地形成的產值。
3、現行建筑業統計中缺少無資質建筑企業的產值?,F行統計制度定期報表中只統計在本地注冊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業企業產值,沒有資質等級的建筑業企業,即使有工作量也不進行填報,使這部分產值沒有納入統計。
二、問題產生的根源
現行建筑業總產值統計原則是以建筑業企業工商注冊所在地為填報原則。在外地施工的建筑業企業要回到工商注冊所在地進行產值填報。所以一個地方城市建設形象工程形成的實際視覺產值就和統計報表反映的產值有差距,甚至差距很大。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不是當地統計局漏統,而是統計方法制度已經不適應當前經濟形勢的變化。
三、對建筑業統計工作的建議
1、不能以現行建筑業總產值評估GDP。按現行統計制度,GDP是按在地原則計算的,而建筑業產值是按企業登記注冊地統計的,因而,造成一部分外地施工企業建筑業增加值無法計入GDP總量中,造成現行GDP不能客觀真實反映一個地方的經濟總量水平。這樣評估尤其對外地施工企業進駐較多的縣市不公平。
2014年上半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69400億元,同比增長15.3%,增速自2013年以來持續下滑,較同期增幅下降2個百分點。全國建筑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89.14億元,同比增長13.5%,比一季度下滑2個百分點。
建筑業新簽合同額的高低,將決定未來半年到一年內建筑業的開工面積和實際投入,是未來年建筑業產值規模的關鍵決定因素。2014年一季度,建筑業新簽合同額33582億元,同比增幅13%,較2013年年底23.2%的新簽合同額增幅下降了10個百分點。至一季度,全國施工企業的累計合同額達到157456.64億元,同比增長16%,較同期增幅下降0.5個百分點。觀察季度新簽合同額的走勢發現,2013年二季度至2014年一季度,薪簽合同額在持續下降。(見圖1)
從新簽合同額與建筑業總產值的增幅對比來看,從2013年開始,建筑業增幅均回落至20%以下,但增長速度依然強勁,到2014年,產值與新簽合同額都持續回落至15%左右,尤其是新簽合同額的增幅大幅下降,將對未來一段時間建筑業的產值規模產生巨大影響。分省區建筑業總產值與新簽合同額
從地區來看,2014年一季度建筑業產值中,東部地區份額依然最大,占全國建筑業總產值57.4%,其次中部和西部地區完成產值占比分別為23.6%和19%0東部地區產值雖然占比最大,但份額略有下降,較2013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而中部地區則由去年同比增幅23%增加到23.6%0(見圖2)
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向中西部傾斜,在季度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僅達到15.9%之下,東部地區成為產值增幅最低的地區,僅達到14.9%,中部和西部地區增幅則分別達到17.1%和17.6%。不過雖然有政策的支持,在總體大勢不佳的背景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區也難以回到20%的高增長區間。
2014年一季度-,浙江地區完成產值3786億元,依然領跑于其他省份;其中6省份產值超過20%曹長,而6省市中,東部僅有福建、中部僅有江西產值增幅超20%,其余四省份均來自西部。產值增幅最高的為貴州,增幅達到29.7%,其次為青海、江西,增幅分別為26%、23%。
相比于2013年同期的16省份增幅超20%,增幅最高的省份達到60%以上,2014年一季度各省份產值的增幅已經減弱很多。再次論證,建筑業總產值高增長已難再現,而未來建筑業增幅相對較好的地區則來自中西部。
分地區,2014年一季度的建筑業新簽合同額,東部地區依然是份額最大的地區,達到1.93萬億,占全國的57.5%,相比2013年同期上升2.1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占比23.9%,占全國份額下降0.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新簽合同額依然最小,占比18.6%,占全國份額下降1.2個百分點。(見圖3)
“
從增長速度來看,東部地區再次拔得頭籌,以17.4%的增幅位居第一,而中部和西部地區則與去年同期的高增長截然相反,增幅僅為個位數,分別達到9.1%和5.8%,其中中部地區較去年同期下降32.1個百分點;西部地區較去年同期下降35.2%。
從省份來看,浙江、江蘇依然遙遙領先,其中浙江新簽合同額4484億元,居全省市之首,但同比增幅均未超過20%;增幅最高的省份分別為廣西、青海、吉林、上海,同比增幅分別達到60%、50.1%、44%、36.4%,剩下河北、湖南、江西、貴州等省份新簽合同額增幅超20%;超過7省份新簽合同額增幅現負值,其中西藏、內蒙、重慶降幅最高,分別達到53.4%、24.5%、11.2%。
對外承包工程建筑業完成額與新簽合同額
商務部公布,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615.8億美元,同比增6.5%;新簽合同額810.4億美元,同比增5.7%0新簽合同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302個,比上年同期減少23個,合計650.8億美元,占新簽合同總額的80%0其中上億美元的項目168個,同比減少20個。(見圖4)
相較2013年上半年,我國對外工程承包營業額下降8.5個百分點,新簽合同額同比下降9.3個百分點。
商務部發言人張湘坦言,今年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競爭格局將發生變化,更趨復雜激烈,國內管理體制的改革可能導致“走出去”門檻降低,不排除眾多企業涉足海外工程項目,行業競爭秩序短期內惡化的可能;歐美大型國際承包商調整業務布局,表現趨于活躍;韓國、日本公司在本國政府的支持下,正在增加在非洲的活動,俄羅斯和巴西都表現出對參與非洲區域運輸網絡的興趣,中國企業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增大。上市建筑企業半年度經營狀況
魯班咨詢重點觀察的51家上市建筑企業中,有21家公司對二季度業績進行了預測或修正。這21家公司主要來自于房建、公路隧道、水利、化工、幕墻、裝修裝飾、鋼構等領域。其中,14家公司表示業績預增,另有7家預減或預虧,占全部2l家的33.3%0相比去年同期披露業績預告的22家企業中,72%的企業表示業績預增,而今年21家中業績預增企業占比66.7%,預計今年上市建企的總體經營業績略差于去年同期。
14家業績預增的企業中,將利潤預增超過30%的分為高增長企業,增幅30%以下的企業為微增長企業。其中,預計利潤增幅超過30%的有3家,均為來自裝飾領域的金螳螂、洪濤股份和亞廈股份。洪濤股份和亞廈股份預計利潤增幅高達30%—70%,為本次披露業績預測報告中,利潤增幅最高的建企;金螳螂預計利潤增幅為35%—50%。針對利潤高增長,三家裝飾公司表示受益于公司業務拓展良好,營業收入較去年有所增長,成本費用管控水平逐步提升。宏潤建設、中國海城、中化巖土的利潤增長位于10%—40%區間,宏潤建設主要得益于主營業務的穩步增長,中國海城則是由于本年度生產經營計劃的擴張,中化巖土的利潤增長來源于收入保持穩定增長。鴻路鋼構、嘉寓股份、粵水電和東華科技利潤增幅區間為0—30%0鴻路鋼構和粵水電的利潤增長受益于公司經營持續健康發展,經營業務穩步增長。嘉寓股份的業績增長除了市場規模的穩步拓展之外,政府補助款占凈利潤的15.7%—18.9%0東華科技表示其利潤增長一方面由于公司按計劃推進工程設計、工程總承包項目建設,營業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公司加大清欠力度,同時,強化項目管理和成本控制,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預報業績不佳的企業中,天健集團、成都路橋預計利潤降幅均在50%以上;中航三鑫和光正集團相比于去年同期,今年依舊報虧。天健集團預計利潤下降64.4%—67.4%,公司表示業績下降的原因為本期房地產項目可結轉銷售面積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導致本期實現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成都路橋預計利潤下降70%—90%,原因在于公司在手工程訂單較少,導致上半年確認收入減少,凈利潤下降。中航三鑫的虧損額度相比于去年同期有所減少,主要在于:隨著太陽能玻璃市場的復蘇,蚌埠太陽能玻璃價格回升、生產規模根據市場情況逐步恢復,產能釋放,單位成本降低,太陽能玻璃業務本期實現盈利:海南公司去年底債轉股方案實施完成。光正集團今年上半年的業績虧損額度相比去年同期繼續擴大,公司表示這是由于公司鋼構板塊子公司正處于業務拓展期,生產產能未能全部釋放:公司處于產業轉型和業務快速擴張期,造成相關期間費用大幅增加。
2014年建筑業產值預測
2014年政府出臺 系列穩增長政策,宏觀經濟數據有所好轉,經濟開始出現企穩跡象。但中國經濟面臨的內外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經濟下行壓力仍在。預計下半年,政府各類穩增長政策將形成合力,帶動經濟增速略有反彈。
根據本屆政府的執政理念,下半年不會再出現強刺激性的四萬億2.0版本,而依然是采取微調政策來減緩經濟下行風險。下半年,預計出口增長有所恢復但難以明顯改善,一直寄希望的消費卻因收入因素始終增長乏力,國民經濟的增長依然依靠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全年的GDP增速比上半年略高,預計在7.5%。
下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有望企穩,但2.0時代已一去不返。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資金的來源和房地產投資力度是限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關鍵原因。2014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培速一路下滑,房屋新開工面積已進入負增長通道,各地已經或明或暗地放寬限購政策,房地產行業壓力巨大,不少中小型房產企業資金鏈匱乏,跑路、破產新聞也頻頻傳出。各地政府有投資的動力,但資金的來源始終是掣肘之處。中央組織部地方干部考核新規,將地方政府債務納入地方官員的績效考核中,這將使地方政府對支出更為謹慎,地方政府融資風險加大,更多的融資任務也落在開發商和承包商頭上。預計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8%,略高于年初預計的17.5%,但相比于2013年的19.6%有進步的回落。
參考2004—2013年的數據,十年間,上半年的建筑業產值與全年建筑業產值的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全年的建筑業產值與上半年建筑業產值的關系如圖5所示,由此推測,2014年全年建筑產值為18.5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低于2013年的增速水平。
從細分行業來看
房建工程:房地產下行壓力巨大,各地限購政策松動,但傳導至房地產投資方面還需要一段時間,而且房地產商資金鏈緊張,觀望氛圍濃重,預計全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進一步增速至10%—12%左右:
鐵路建設:2014年上半年鐵路總公司頻頻上調投資計劃,從年初的6300億調至8000億元以上,增長近30%,遠高于2013年6388億元的投資額。但上半年全國鐵路建設投資額基本與去年持平,預計下半年會有較大的投資增長,全年全國鐵路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5%左右:
智能化設備將受益智能電網和智能變電站大規模建設。根據國網規劃,“十二五”期間智能化投資規模將達1750億元,同比增長約3倍;同時二次設備壁壘較高,毛利率穩定,預計未來將繼續維持高位,盈利能力有保障。下半年新建變電站設計方案將按智能變電站標準設計,預計明年智能變電站招標規模將大幅提升,二次設備龍頭受益。
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有望加快推進,節能環保位列戰略新興產業首位將受益;同時《“十二五”節能減排專項規劃》下半年出臺將成行業催化劑?!笆晃濉眴挝籊DP能耗下降19%,基本完成任務;“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單位GDP能耗下降16%,由于邊際效應減弱,節能減排難度加大,因此需要加大推廣節能減排技術。根據發改委統計,一季度我國節能減排形勢嚴峻,全國有9個省區處于一級預警,節能形勢十分嚴峻,預計下半年節能減排力度有望加大,此外下半年《十二五節能減排專項規劃》出臺將成行業催化劑。工業節能是節能降耗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余熱利用、變頻器節能等行業受益。
光伏市場長期前景看好,短期或將繼續反彈。上半年受需求增速放緩影響,光伏組件價格持續下滑;目前多晶硅龍頭生產成本持續下降,未來光伏行業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促進光伏行業進入下一個爆發期,長期來看行業前景看好。
本期我們選擇評級上調的長園集團進行簡要點評。
長園集團(600525)
新材料、智能電網、PTC三位一體 未來業績有爆發的潛
一、熱縮材料。公司的熱縮材料有三大類,消費電子熱縮材料、汽車熱縮材料、高鐵熱縮材料。全球來看,公司熱縮材料的市場份額在15%-20%,美國瑞凱的市場份額為60%,市場份額仍有不斷擴張的空間。
二、電路保護元件PTC。上海維安的PTC給多家全球大型電子企業供貨,占iphone和ipad的供貨比例20%,占Nokia的供貨比例70%。3G手機和蘋果Iphone的毛利率可以達到50%。普通手機和筆記本的PTC毛利率在30%左右。全球電路保護元件的市場規模在60億美元左右,其中過壓保護占48%的市場,過流保護占52%的市場。今年PTC營收增速在70%左右,隨著不斷開發新客戶和消費電子行業發展,未來幾年PTC營收年均增速有望達到40%以上,毛利率提升將使得凈利潤增速更快。
三、電力設備。公司的電力設備業務包括繼電保護與綜自、電纜附件、SF6環網柜、電子互感器、微機五防。
建筑工程行業:景氣延續 增長放緩
在投資評級下調的25只股票中,建筑工程行業有4家公司入圍而名列榜首,我們來分析一下其原因。
行業景氣高位盤整,上市公司增長放緩。1Q11行業營收增速放緩,毛利率、凈利率保持平穩。24家行業A股可比上市公司相關財務數據顯示,1Q11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平均增速為28.8%,較上年同期下降5.8個百分點。
從毛利率和凈利率的變化看,呈現穩中有升之勢。金融危機后采取的刺激政策已基本退出,行業政策環境正常化,增長放緩情理之中。
行業景氣高位盤整。建筑業景氣指數在4Q10創新高后,1Q11有所回落,但仍位于09年以來的高位,景氣回落主要還是受FAI增速回落的影響。
一般來講,建筑業景氣度較FAI增速有3個季度左右的滯后期,而FAI增速在2Q09達峰值,3Q09也一直保持在高位,按3個季度的滯后期,建筑業景氣指數峰值出現時間應在2Q10。
實際上,建筑業景氣指數卻在4Q10創出新高。這主要是由于固定資產投資結構的變化引起的,由于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占比創出新高,因此建筑業景氣度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在減小,行業因此持續了超預期的景氣。
各細分行業景氣度分化明顯。建筑裝飾行業PMI指數高度景氣。裝飾業新簽訂單PMI指數11年以來一直非常景氣,扣除季節影響的1月份,一直位于高位,3、4月份達63.3,幾乎創出新高,說明市場需求旺盛。
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2011年6月鐵路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476.49億元,當月同比降低25%,累計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322億元,累計同比增長3%。上半年各月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基本為負增長,遠低于2010年各月20%以上的增長速度,與我們之前月報估計相似,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逐步放緩。
本期我們選擇評級下調的中國中鐵進行點評。
中國中鐵(601390)
鐵路規劃放緩 營收展望擔憂
鐵路建設投資規劃明顯放緩,未來鐵路增速逐步下行態勢確定性強:鐵道部下降2011年及十二五鐵路基本建設投資至6,000億元及2.8萬億元,下降數量達1,000億元及7,000億元。扣除今年完成數量,十二五未來四年內投資額達2.2萬億元,年均投資額將達5,500億元。從投資增速來看,2011年投資完成額的下降幅度達16.67%,2012年的下降幅度將達9.09%,對身為龍頭的中國中鐵直接帶來負面影響。
三部門信息抄送制度。從2009年上半年開始,市統計局、市發改委、市建委三部門聯合建立了《北京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信息抄送制度》。根據該制度,每月由市統計局將各級發改委抄送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情況表》,以及市建委抄送的當月發放施工許可證的項目清單匯總后反饋至各區縣統計局。借助于這項制度,尤其是施工許可證發放情況,各區縣統計局可以及時掌握本地區內即將開工的項目情況,保證項目及時上報。
報刊、網絡等媒體信息。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是公開發行的各類報刊新聞、網站信息等等,第二是各級政府內部發行的各類材料。
其他專業報表所含信息的利用。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各專業的《財務狀況表》。從2010年8月“一套表”試點開始,各專業財務報表中增加了“土地和固定資產支出”指標,該指標顯示了企業當年用于土地和固定資產的支出。二是建筑業的《北京地區建設單位情況一覽表》,該報表填報范圍是總承包、專業承包建筑業法人單位正在建設的計劃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
衛星遙感技術的應用。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北京市開始采用衛星遙感技術查找地表動工項目,具體做法是: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每半年對全北京范圍內的地表情況進行拍照,通過將相隔半年的照片進行對比,標注出發生改變的地塊(圖斑)。通常一個鄉鎮或地區一張圖片,由相關地區統計人員對有所標注的遙感圖斑進行逐一核實,以確保土建項目全部上報。
“應統盡統”為什么那么難
統計部門:現有的項目查找方法存在缺陷
符合填報要求的投資活動大致分為兩部分:一是設備購置(包含需要安裝和不需要安裝兩大類),二是土建項目。
設備購置項目:項目查找途徑有限。就設備購置項目而言,開工證、衛星遙感這兩種方法都無法查找,僅剩媒體信息和財務報表兩種查找方式。而設備購置項目通常影響力有限,難以見諸報端;財務報表僅規上企業進行填報,因此,規下企業的設備購置活動容易成為漏網之魚。另一方面,財務報表反映情況的準確性,還與相關數據的填報質量息息相關,因此,若企業漏填相關指標,也會造成項目遺漏。
土建項目:衛星遙感——高科技不“高”。如果把土建項目比喻成水里的魚,那么開工證、媒體信息、其他報表信息和衛星遙感技術就成為一張張撈魚的網,而衛星遙感技術由于其“地毯式”的搜索功能,無疑是防止項目漏報的最后一張網。從目前情況來看,該技術卻難當此大任,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圖紙簡單?,F有的遙感地圖往往只標注幾條主要干道,除此以外,地圖上無任何標志性建筑進行參考。二是圖斑描述不清。例如下圖中的1330號圖斑,描述為:“東六環路與徐辛莊路交叉路沿東六環路以西南約2444米再向東約1520米處。”根據這樣的描述進行現場核實時難免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如何在路口找準西南角方向,并測量2444米后,轉向東再測1520米?即使在克服了先“西北方向”、“再向東”這樣的定位問題后,第一個測量距離約為2.5千米,第二個測量距離為1.5千米,通常情況下,距離標志物距離越遠,測定誤差越大,在實際操作中必然難以準確將圖斑定位。若將衛星遙感圖與百度衛星地圖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同樣的區域,地圖放大到一定比例,百度地圖就能有許多標志物對位置進行定位,在進一步放大的情況下,百度地圖可以清楚地看見每一棟樓房。與之相比,統計所采用的衛星遙感地圖十分簡陋。因此,衛星遙感技術這樣的高科技手段,在目前看來,高科技并不“高”(見圖)。
填報單位:合作意愿低
項目單位不愿意填報投資報表的原因主要來源于三方面:第一,統計意識薄弱。許多剛剛成立的企業負責人,只知道工商登記、稅務登記,但對統計登記知之甚少,更遑論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第二,視統計報表為工作負擔。由于增加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報表無疑會增加相關人員的工作量,因此,填報人員對統計報表有一定的抵觸心理。第三,項目“手續不全”引發的畏懼心理。由于項目開工的前期手續辦理過程較為漫長,“手續不全”提前開工的比比皆是。但對投資統計而言,不論手續是否齊全,只要項目開工就符合投資報表填報要求。在填報企業看來,各政府部門同氣連枝,擔心因為填報投資報表而導致“非法”開工項目遭到處罰,因此,“手續不全”的項目往往更加不愿填報投資報表。
實現“應統盡統”還能做哪些
分行業指數6升2降
工業、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指數分別為91.9、85.5和92.6,由降轉升,分別上升0.3、0.3和0.2點;建筑業、房地產業和批發零售業指數分別為96.5、99.4和92.4,繼續上升,分別上升0.5、0.5和0.4點;住宿餐飲業指數為75.9,由升轉降,下降0.3點;社會服務業指數為95.0,繼續下降,下降0.1點。8個分行業指數均位于景氣臨界值100以下。
工業指數由降轉升。反映對宏觀經濟形勢看法的宏觀經濟感受指數上升0.4點反映企業綜合經營狀況的綜合經營指數上升0.5點;反映市場狀況的產品訂貨量指數上升1.4點,生產總量指數上升1.6點,銷售量指數上升1.2點;反映資金狀況的流動資金指數上升1.4點,融資指數上升0.7點;固定資產投資指數上升0.5點,科技投入指數上升0.7點;盈虧指數上升0.7點。但是,生產成本上升,指數下降0.5點,員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數下降0.5點;應收賬款上升,指數下降1.5點。
建筑業指數繼續上升。企業綜合經營指數上升0.6點;反映市場狀況的來自國(境)外的工程合同指數上升0.8點,新開工工程量指數上升0.8點,工程結算收入指數上升0.7點;工程結算成本下降,指數上升0.4點;應收賬款下降,指數上升0.7點;固定資產投資指數上升0.4點;盈虧指數上升0.7點。但是,反映市場狀況的新簽訂的工程合同指數下降0.8點;員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數下降0.3點。
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指數由降轉升。宏觀經濟感受指數上升0.4點;企業綜合經營指數上升0.5點;反映市場狀況的業務收費價格上升0.4點;業務成本下降,指數上升0.6點;流動資金指數上升0.7點,融資指數上升0.7點;固定資產投資指數上升0.5點;盈虧指數上升0.6點。但是,反映市場狀況的業務預訂指數下降0.6點;應收賬款上升,指數下降0.6點。
房地產業指數連續3個季度上升,仍然保持8個分行業指數的最高位。反映企業綜合生產經營狀況的企業綜合經營指數上升0.8點;反映市場狀況的新開工面積指數上升0.9點,完成土地開發面積指數上升0.7點,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指數上升0.7點;流動資金指數、融資指數均上升0.2點;固定資產投資指數上升0.4點;盈虧指數上升0.9點。但是,反映市場狀況的房屋竣工面積指數下降0.5點;反映成本狀況的競拍土地價格上升,指數下降0.3點,員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數下降0.7點。
批發零售業指數連續4個季度上升。宏觀經濟感受指數上升0.3點;企業綜合經營指數上升0.6點;反映市場狀況的企業出口指數上升0.6點,商品銷售指數上升0.8點,商品庫存下降,指數上升0.6點;融資指數上升0.7點;固定資產投資指數上升0.5點;盈虧指數上升0.7點。但是,反映成本狀況的經營費用上升,指數下降0.5點,商品購進價格上升,指數下降0.5點;流動資金指數下降0.9點,應收賬款上升,指數下降0.6點。
社會服務業指數繼續下降。企業綜合經營指數下降0.5點;反映市場狀況的企業業務量指數下降0.7點;企業營業成本上升,指數下降0.6點;應收賬款上升,指數下降0.9點;盈虧指數下降0.9點。較好的是,宏觀經濟感受指數上升0.9點;服務預訂量指數上升0.6點,業務收費價格指數上升1.0點;流動資金上升0.9點,融資指數上升0.6點;固定資產投資指數上升0.7點。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在連續三個季度下降后,小幅回升。行業總體運行指數上升0.7點;反映市場狀況的營業收入指數上升0.7點,銷售價格指數上升0.6點;業務成本下降,指數上升0.2點;流動資金指數上升0.6點,融資指數上升0.4點,應收賬款下降,指數上升0.5點;盈虧指數上升0.6點。但是,宏觀經濟感受指數下降0.6點;員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數下降0.2點。
住宿餐飲業指數由升轉降,處于8個分行業指數的最低位。行業總體運行指數下降0.6點;企業綜合經營指數下降0.3點;反映市場狀況的企業業務預訂指數下降0.6點,企業收費(服務)價格指數下降0.7點;員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數下降0.6點;應收賬款上升,指數下降0.6點;盈虧指數下降0.7點。較好的是,宏觀經濟感受指數上升0.9點;流動資金指數上升0.6點,融資指數上升1.0點;固定資產投資指數上升0.3點。
總的看,大部分行業對宏觀經濟、行業總體運行和企業經營狀況的感受較前趨好,融資和效益狀況有所改善,特別是8個行業的投資意愿都較前增強。大部分行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和應收賬款有所上升,突出的是8個行業的人力成本都有所上升。
分項指數7升1降
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綜合經營指數、市場指數、資金指數、勞動力指數、投入指數和效益指數為105.7、103.2、89.7、99.1、107.9、91.3和70.5,分別上升0.4、0.2、0.3、0.2、0.2、0.6和0.5點;成本指數為101.4,下降0.4點。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綜合經營指數、成本指數和勞動力指數處于景氣臨界值100以上。
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繼續上升,其中除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指數與上季度持平外,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社會服務業和和住宿餐飲業指數分別上升0.4、0.5、0.4、0.5、0.3、0.3和0.2點。
綜合經營指數連續3個季度上升后下降,本月再次回升,其中除社會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和住宿餐飲業指數分別下降0.5、0.1和0.3點外,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房地產業和批發零售業指數分別上升0.2、0.6、0.5、0.8、和0.6點。
市場指數由降轉升,其中除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和住宿餐飲業指數分別下降0.3、0.1和0.5點外,工業、建筑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和社會服務業指數分別上升0.3、0.5、0.5、0.6和0.4點。調查顯示,47%的企業反映本季度產品產量同比增加或不變,比上季度上升3個百分點;46%的企業反映本季度產品訂貨量增加或不變,比上季度上升1個百分點;47%的企業反映本季度產品銷量增加或不變,比上季度上升2個百分點;57%的企業反映本季度產品平均銷售價格同比增加或不變,比上季度上升6個百分點;71%的企業反映產成品庫存理想或一般,比上季度上升1個百分點。
成本指數由升轉降,其中除建筑業、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指數分別上升0.4、0.6和0.2點外,工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社會服務業和住宿餐飲業指數分別下降0.5、0.5、0.5、0.6和0.4點。調查顯示,85%的企業反映本季度生產成本同比增加或不變,較上季度上升1個百分點;89%的企業反映本季度員工平均薪酬增加或不變,較上季度上升3個百分點;79%的企業反映本季度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購進價格上升或不變,較上季度上升3個百分點。
資金指數連續3個季度上升,其中除批發零售業指數下降0.2點外,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和住宿餐飲業指數分別上升0.2、0.5、0.2、0.1、0.2、0.5和0.3點。調查顯示,62%的企業反映流動資金比去年充足或一般,較上季度上升8個百分點;46%的企業反映融資情況容易或一般,較上季度上升6個百分點。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pecific data show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isting market risk, management risk and financial risk ar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rends, risk, deal with it
中圖分類號:G26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其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改變城鄉面貌、吸納農民工就業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筆者調查發現,建筑業雖有國家產業政策、資金的支持,但仍存在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及財務風險對經營業績的影響。因此充分認識其發展趨勢,提出風險應對措施,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一、我國建筑業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未來較長時期內穩步增長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決定了我國建筑業正處于健康快速發展的時期。城市住宅及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設施建設、環境治理工程、新能源基地建設等仍會保持旺盛需求,成為市場熱點。
1.宏觀環境拉動建筑業的高速增長
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仍發揮著拉動GDP 的主力作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速持續在20%以上高位運行,2010 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8140 億元, 同比增長23.8%,2010 年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1.3%。2011 年國家采取積極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3826 億元,主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及重大基礎設施等社會事業,這些都為建筑業的發展創造了很大空間。
2.投資企業由一線城市向二線城市轉移,為建筑業帶來商機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青島和濟南等一線城市除工業產品價格上漲外,地價也在上漲,因此投資企業更愿意轉移到中國二線城市,原因在于:一是地價低,二是人工成本低,三是稅收優惠。因此我國建筑企業也要采取“一手抓一線,一手開辟二線”的策略,一線市場的機遇不能放過,同時密切關注二線城市建筑市場動向,外企將其工廠、加工基地向二線城市轉移,必須建造廠房、辦公樓和宿舍,對建筑企業而言都是商機。
3.新農村建設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將推動建筑業迅速發展
估計到2020 年底,全國房屋面積將為686 億平方米,其中城市為261 億平方米。未來50 年,中國城市化率將提高到76%以上,城市對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將達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帶和中心城市的發展預示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高速起飛, 也為建筑業帶來更廣闊的市場。
二、我國建筑業發展中的風險及應對
1.市場風險
(1)宏觀經濟發展周期與政策影響的風險建筑業與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產業政策密切相關,受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城市化進程等宏觀經濟因素的綜合影響深遠且重大。若受經濟周期影響, 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或宏觀經濟出現周期性波動而企業未能對其合理預期并調整其經營行為, 將對企業經營狀況產生不利影響,導致收入增長速度放緩,甚至可能出現收入下降。
為適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變化, 有條件的建筑企業可積極申報建筑業一級或特級資質,資質取得后,企業可進一步提升業務規模、拓寬業務領域、優化業務結構。
(2)市場內部競爭與過度依賴單一市場風險
建筑業的顯著特點是進入壁壘低,建筑企業數量多,建筑施工價格競標競爭激烈。建筑施工業當前最低價中標、中標工程壓級壓價嚴重、各類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上漲, 各類保證金及墊資數額加大等各類要素成本推動的壓力集中顯現, 造成建筑業資金運作困難和經營利潤微薄。另外由于存在行業壟斷、部門分割和地區封鎖等問題,對于區域市場依賴度較大的企業,存在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風險。
建筑企業可通過不斷提升分公司、辦事處的業務能力,積極尋找項目資源,拓寬公司市場,整合區域資源,擴大區域發展。同時加強公司自身競爭力,從施工管理到技術創新,從工程質量到安全文明生產,從履約承諾到維修服務, 并快速由勞務型企業躍上工程項目總承包的發展平臺,拓展業務領域,實現經營結構不斷優化。
2.經營風險
(1)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由于工程建設項目施工周期較長, 建設期內施工成本與原材料價格密切相關,原材料在建筑工程承包價格中所占比例約60%。因此,若原材料價格上漲及勞動力成本增加,將導致工程總成本上升,影響公司效益。
為降低原材料價格及勞務成本波動的風險, 建筑企業可據不同情況靈活應對。對由建設單位提供原材料的項目, 實行按預算定額價供應;對總價承包的項目,企業可在工程項目投標前向供應商詢價,中標后組織供應商競爭報價,工程實施過程中按進度加強計劃采購,做好采購儲備等。穩固與工程分包單位、勞務輸出單位和材料供應商的長期合作關系,強化大宗材料的集中采購管理和議價能力,鎖定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降低原材料和設備采購中的浪費;爭取采用簽訂開口合同或半開口合同的方式,消化和轉移成本上漲的壓力。
(2)安全生產風險
建筑施工行業因其作業難度大、勞動強度高、臨時性強,現場環境復雜,許多作業活動在危險性高、條件特殊的區域進行,極易發生高處墜落、施工坍塌、塔裝設備運行事故,成為安全生產管理的重點行業之一。
針對安全生產的風險,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嚴格按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要求,控制工程的整個施工過程,全面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建立事故預防、預警、處理機制。同時加強員工安全生產培訓,開展普遍性崗位練兵活動,實行“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提高員工安全生產意識。配備完善的安全保護設備,強化安全生產措施,認真落實安全制度,實現安全作業。
(3)施工質量風險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工程質量事關重大,施工承包商一旦運用技術失當或技術措施不力,將造成工程質量隱患,導致工程無法正常驗收,甚至發生事故,給公司信譽和財產帶來損失。
企業應始終把“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工程質量”放在首位,層層落實責任制,嚴格按規定程序辦事,建立一整套嚴密的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監督機制, 將開工前質量審查內容與開工后過程巡查監管直至竣工驗收備案形成閉合管理。嚴格執行國家和地區政府頒布的各類建筑產品質量標準,憑借自身技術優勢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控制制度,強化技術監控和工程監管,嚴格執行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防止出現工程質量缺陷和發生重大責任事故。
3.財務風險
(1)壞賬風險
建筑工程項目存在工程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和結算期限較長的特點。若工程業主資信度差,工程款不能按照合同及時支付,將會增加公司經營成本,影響收益,并可能形成呆賬。
對于壞賬風險,一是采取嚴格的合同、擔保、抵押、索賠、訴訟等措施,加強信用控制,避免壞賬發生;二是通過強化對業主資信調查,在合同中約定嚴密的保障性條款,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及時做好變更簽證和索賠,強化工程部位核算,加速竣工結算;三是可通過對項目負責人的資金回籠考核以及建立壞賬準備金制度等措施,減少出現壞賬損失。
(2)擔保風險
某些建筑企業可能對外提供擔保, 由于企業無法直接控制被保證人的經營狀況, 無法保證被保證人的還款能力,上述擔保存在一定風險。對此企業應加大對保證擔保的管理力度,注意審查保證人的主體資格、被擔保企業的資信狀況,密切關注被擔保公司生產經營情況和資產變動情況,以降低擔保風險。
一、問題及原因分析:
針對建筑業產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問題,經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市建筑企業資質等級普遍較低,市場競爭力不強。我市目前有170余家建筑業企業,其中:一級企業3家,二級企業28家,大多都是三級或勞務分包企業。而全省有特級企業2家,一級企業170家,二級企業2100余家,我市建筑企業資質等級水平明顯落后于省內的其它城市。
2、我市建筑企業占有本市建筑市場的份額低,對外承包工程規模較小。建筑業產值是按照企業注冊地(含外地企業設立的經工商、稅務登記的分支機構)進行統計,外地施工企業的產值是不計入我市建筑業總產值的。按相關規定,外地施工企業在我市承接工程只實行中標后的備案制度,入市門檻低,導致今年外地施工企業大量涌入自貢建筑市場,且這些外地企業大多資質等級高,承攬的多為規模大的項目,如s305改造工程、檀木林國賓府、龍城國際、南湖體育中心場館等。根據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站的統計,2007年、2008年、2009年外地企業在本市承攬工程的中標金額分別占全市招標項目總金額的13.48%、18.97%、32.78%,呈逐年遞增的趨勢。特別今年外地企業中標項目的金額比去年猛增約14個百分點,導致我市建筑業產值大量流出。而我市只有市建一司、市建二司等少數總包企業在外地承接工程,且總承攬任務偏少。
3、2008年“5·12”地震造成重災區當年的建筑業產值較少,而今年的災后重建和擴大內需等項目的實施,使得2009年全省建筑業產值大幅增加,主要貢獻地區為成都、德陽、綿陽、阿壩等重災區,因而我市建筑業產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Pick to: this article with the Inner Mongolia d bond construction group innovation of carrying ou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generated management mode" for background, through application relatively mature PEST analysis,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model, the SWOT analysis, and other strategic and analysis tools,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is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implementing proces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ntegration" advantage. Through the example type analysis process to explore how to establish enterprise culture system, and how to further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analysis of the enterprise way generation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system.
Key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Cultural orientation; Strategic analysis;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model; The SWOT analysis; Integration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C2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內蒙古維邦建筑集團前身是內蒙古維邦建筑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24日,是由內蒙古新維投資控股集團全資注冊成立的產業集團之一。(新維投資控股集團是一個專業化的投資型企業,憑借卓越的資本運營能力,分別向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等領域持續滲透,并已在各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新維集團下設產業集團,分別是新大地路橋集團、維邦房地產集團、維邦建筑集團、安泰采礦集團、華信投資集團、康寧爆破集團、新力置業集團和商服產業集團,截止2011年底,集團總資產已達75億元,凈資產25億元)。
維邦建筑集團是以房屋建筑施工總承包、機電安裝工程施工總承包為主,兼以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管道工程專業承包、預拌商品混凝土等為輔的大型建筑施工企業。集團下設有維邦建筑公司、維邦裝飾公司、維邦商砼公司、維邦商貿公司和康惠管道公司五個產業公司,分別立足不同行業,專業化發展。
經過三年的發展,維邦建筑集團2011年完成產值13.44億元,實現利稅1.64億元,以承攬到的工程項目達30多億元,維邦建筑集團正以驚人的發展速度迅速躋身于內蒙古大型建筑施工企業行列。
維邦建筑集團在新維投資控股集團企業文化的大框架下,有著一脈相承的文化體系和核心價值觀。以“為股東謀求利益、為員工實現價值、為社會創造財富”為企業宗旨,倡導“誠信合作、科學高效、務實創新、民主和諧”的經營理念,推行“超越自我、精益求精”的企業精神。集團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履行社會責任,堅持品牌化、專業化發展戰略,創新采用文化導向型管理模式,穩步提升核心競爭力,力求在專業領域內做精、做強、做大。
一、實施“企業文化導向型管理模式”的背景
(一)新形勢下參與市場競爭,創建新型建筑業企業的客觀需求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7-000-02
本文結合我市撤縣建市二十年來的固定資產投資發展現狀,對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等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提出促進滎陽市投資發展的對策和建議,以供參考。
一、滎陽市固定資產投資發展現狀
(一)滎陽投資發展的動力和基礎
1.招商引資注入不竭外部動力。滎陽市自1994年經國
家批準撤縣建市,建市以來滎陽有了更多的經濟自,從此進入一個相對較快的發展階段。基于滎陽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歷屆政府都非常重視招商引資,為筑巢引鳳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給予企業土地、稅收、財政等優惠,一批優秀的企業如樂百氏、陽光油脂、國電、天瑞水泥、鄭煤綜機等先后到滎陽投資發展,為滎陽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注入了新鮮血液,也為滎陽經濟發展增添了外生動力。
2.工業化和集群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源泉。滎陽堅持工業立市、工業強市,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食品、醫藥、化工、閥門、建筑機械、建材水泥、機械制造、電力煤炭等支柱產業,形成了高山閥門、城關建筑機械、賈峪建材、高村化工等特色工業集群,造就了一批拳頭產品,如博大掛面、高山閥門、少林汽車等,在形成工業支柱和造就拳頭產品的歷程中,就伴隨著企業不斷的產能擴張和規模擴大,以及為適應市場而進行的產品轉型升級,新建、擴建企業和項目如雨后春筍,從而為固定資產投資發展增強了內生動力。
(二)滎陽投資取得巨大成就
1.投資規模呈擴張勢頭。二十年來,滎陽投資規模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發展迅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1994年的6.3億元,逐步突破了10億元(1995年),100億元(2006年)、200億元(2008年)、300億元(2012年)重要關口,2014年達到414.5億元,二十年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以年均23.3%的速度增長。占鄭州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1994年的4.6%上升到2014年的7.7%,在全省中排名由1994年的第9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4位。
2.投資對GDP貢獻率攀高。二十年來,投資對GDP增長的累計貢獻達到74.8%。投資貢獻率呈波動性提高,由1994年的21.1%提高到2014年的72.5%。在消費、投資和出口這三駕馬車中,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未來一段時間,投資仍將是滎陽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
二、滎陽市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發展關系分析
(一)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相關系數是衡量兩個隨機變量之間線性相關程度的指標。相關系數的公式如下:
相關系數的值介于-1與+1之間,根據相關系數的值的大小,可將相關系數分為三個等級:
1. |r|
2. 0.4≤|r|
3. 0.7≤|r|
根據以上相關系數理論,對滎陽固定資產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進行相關系數分析。
首先制作散點圖判斷是否存在線性關系:
通過散點圖可以看出各年固定資產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交點在一條直線附近,可以判定兩者存在直線線性關系。
其次,根據相關系數理論進行數據計算,結果如下:
r = 0.99116
結果表明,0.7
(二)固定資產投資帶動滎陽經濟發展
1.目前的滎陽經濟是投資拉動型經濟。
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看,投資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投資率)由1994的25.9%逐年上升到2014年的72.7%,固定資產投資已經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自2005年投資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50%以來,已經連續十年占比在50%以上,可以說目前的滎陽經濟仍然是投資主導型。
2.投資結構決定經濟發展結構。
從二十年來滎陽投資結構看,一產比重在0.5%至13.7%之間變化,二產比重在42%至75%之間變化,三產比重在20%至49%之間變化,投資結構總體上呈現二產比重大,三產其次,一產最小的“二三一”格局。從同期生產總值結構看,一產比重在5%至15%之間變化,二產比重在55%至74%之間變化,三產比重在20%至32%之間變化,生產總值結構也呈現出二產比重大,三產其次,一產最小的“二三一”格局。從以上分析可以判斷目前滎陽的固定資產投資是工業主導型投資,滎陽的經濟是工業主導型經濟。投資結構與經濟發展結構基本吻合,工業主導型投資決定了工業主導型經濟。由于投資處在經濟活動前期,經濟發展處在中后期,兩者是建設與生產的角色轉換,因此投資結構基本上決定了經濟發展的結構。
3.投資帶來稅收和就業。
固定資產投資會帶來兩次稅收。一是在建設過程中形成的稅收,二是在竣工形成生產能力后帶來的新增稅收。2014年滎陽市建筑營業稅達24425萬元,占全市稅收的比重達12.7%,比1994年提高了8.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會帶來兩次就業,一是在建設過程中的用工就業,二是在形成生產能力后帶來的新增就業。2014年滎陽市資質內建筑業從業人員達20505人,占全部在崗職工從業人員的比重高達20.6%。
(三)固定資產投資效果遞減制約經濟發展
長期以來,我市在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重投入、輕效益
的問題比較突出。部分資金投入后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運用,投資資金低水平運作,影響了投資效益的提高。投資效果系數是指一定時期的地區生產總值的增加額與引起這一增加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例。它從資金投入與產出比率上較全面地反映投資活動的最終效益,投資效果系數一般是越大越好。從二十年來投資效果系數看,我市平均投資效果系數為31.7%,投資效果系數處于-9.8%~62.4%之間,呈明顯波動態勢。2005年以后,我市投資效果系數總體呈現逐年遞減趨勢,2012年投資效果系數低達8.1%,為近幾年最低。固定資產投資效率長期偏低,將制約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綜上所述,我市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短期無法替代,如何發揮好投資的作用仍然是我市經濟發展的主要突破口,從投資效果情況看,如何保持適度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提升投資效果將是今后一段時期我市投資工作的關鍵環節。未來工業化和城鎮化仍是我市經濟發展的主題,大多數勞動力將從事二、三產業。由于我市特殊的經濟結構,不管是工業化還是城鎮化,投資仍是其實現的基本手段。未來促進投資增長的因素不斷增多,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生活服務、住房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仍將會保持較快的增長,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亮點,但隨著工業投資增速的下降和服務業發展步伐加快,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逐步減少。
三、滎陽市固定資產投資運行中存在問題
(一)投資面臨體制轉換和結構轉型的雙重壓力
二十年來,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長期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瓶頸得到顯著改善。滎陽經濟發展已處于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協調發展并重的新時期,投資結構從以政府主導、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體的增長模式逐步轉向以市場為導向、產業投資為主體的新發展模式。在積極財政政策逐步淡出,國家轉移投資力度減弱的情況下,仍然按傳統思維方式推進投資工作,適應性和創新性不夠,發展模式上對基礎設施和國有投資的依賴,內生型投資意愿不強。同時,項目投資的外延性擴張特點表現依然較為突出,2014年全市改建和技術改造類“內涵型”投資共完成9.9億元,占全部投資的比重僅為2.4%,而新建、擴建項目完成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97.6%。以粗放型經營為特征的傳統產業投資仍有相當大比重,投資增長方式有待進一步改善。
(二)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是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緩解資源能源壓力的有效途徑,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必然選擇。投資結構合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效益。2014年全市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9.9億元、187.0億元和217.6億元,三次產業占投資的比重為2.4:45.1:52.5,其中第二產業投資比重比上年下降7.4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力度明顯不足,工業投資雖然持續增加,但技改投資和高新技術投資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傳統的(非)金屬制造、通(專)用設備制造工業占較大比重。其次,第三產業投資中房地產業投資所占比重較大,而生產業投資占比過低,不利于財稅增長和經濟結構的調整。
(三)投資擴張與資源、環境制約矛盾進一步凸顯
隨著近幾年投資力度的加大,投資過程中資源與環境制約逐漸成為投資發展的瓶頸因素。在近兩年的投資項目中,有很多項目由于土地審批原因,項目遲遲落不了地,最終以項目流產告吹。隨著環境保護、產能壓縮等各項政策的制約,對投資的壓力和影響還會進一步顯現。
四、對滎陽市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政策建議
(一)優化投資環境,加速建立和完善市場導向企業為主、政策引導、社會化融資的新機制
2004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70073億元,比上年增長25.8%,增速比上年回落1.9個百分點,繼續保持較大幅度增長。按照一般的統計規律,近年來建安費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的比例穩定在64%左右。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帶動了各項工程建設事業的發展。在城市化率提高,以及奧運基礎設施建設、西部開發工程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等因素作用下,2004年建筑業仍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957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621億元,同比增長19.5%;上繳稅金959億元,同比增長26.4%。從建筑需求來看,除了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需求熱點外,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能源建設、工業建設、城市間道路交通建設將成為突出的亮點,建設需求將在保持以中心城市為重點的同時,趨于向次中心城市轉移、向城郊轉移、向鄉間轉移。
民營建筑企業利潤率高達3-6%,遠高于省建工板塊1%的利潤率
中國建筑市場主體之間將出現新一輪結構調整,建筑市場將呈現出新的競爭格局。在這一輪市場整合的過程中,民營資本面臨著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事實上,各地的民營建筑企業已開始嶄露頭角。
2005年初,由《建筑時報》與美國《工程新聞記錄》雜志對中國頂尖施工企業的統計排名表明,入圍60強的民營企業個數已經接近1/4。而更加值得關注的是,與大部分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的經營機制顯得更符合市場競爭需要,股權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比較完善,管理水平和技術實力正在獲得提升。
而且據有關專家估計,入圍60強的19家省建工板塊平均利潤率可能還不到1%,有不少企業甚至已經出現負利潤率,但民營建筑企業的利潤率則高達3-6%。
從全國范圍看,雖然國有資本仍然是基本建設投資領域的最主要力量,但隨著民營企業、民間個人資本的進入,在某些地區非國有投資已經達到50%。而且,國有大型和特大型企業的改制工作已經啟動,大手筆的國資退出舉措頻頻,在一些中小建筑企業的產權改革中,國有資本甚至會選擇全身而退。國有資本的退出給民營資本留出了大量的并購和迅速擴大規模的空間。事實上,民營資本進入建筑企業的勢頭迅猛。據國家統計局2003年進行的全國基本單位普查顯示,國有資本在建筑業的存在比例僅為36.74%,有明顯下降。另外,2003年國有建筑企業總產值占全國等級以上建筑企業總產值的比例也下降到42.3%。
民營建筑企業在業務大發展的同時,也將目光瞄準了資本市場,期望通過直接融資的方式將企業做大做強,使企業總體競爭實力與發展后勁得到進一步提升。例如,騰達建設、杭蕭鋼構、龍元建設等在A股市場上市。浙江寶業也在香港發行H股。
今后較長一段時間,中國的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等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都將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建筑市場仍將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空間??梢灶A見,民營建筑企業在整個建筑市場所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前500家大型建筑企業資產規模僅占整個行業的1/3
總體而言,2004年中國建筑企業有47家進入國際225家最大工程承包商行列,但這47家企業國際市場營業額總和僅為83.33億美元,而位居榜首的瑞典斯堪斯卡公司的國際市場營業額就高達115.04億美元。個體規模偏小、市場集中度低的另一個佐證是,有統計表明,中國前500家大型建筑企業擁有的資產規模僅占整個建筑行業資產規模的1/3。
與此同時,建筑企業總體上呈現產值增長、利潤率下滑、應收賬款和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的狀況。2003年對25家省級建工集團的統計顯示,利潤率平均不到1%。另據統計,2003年底全國建筑企業被拖欠工程款達到3670億元,拖欠的業主中,房地產開發商約占39.6%,政府拖欠約占26%。拖欠工程款問題已成為威脅建筑企業生存和制約行業發展的癥結。負債水平方面,據2003年對部分有代表性的建筑企業的調查,資產負債率平均水平在70%以上。應該說,這與建筑行業的特點有關。中國建筑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長期以來都是粗放式經營、外延式發展,由于行業進入門檻低,市場競爭激烈,造成市場極度分散,壓價、墊資、折扣、讓利、低價中標、拖欠工程款等惡性競爭愈演愈烈,企業盈利能力極低。這樣的狀況在2004年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