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6:34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世界文化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2案例分析———菲律賓的稻米梯田
2000多年前,當地的土著居民需要生存,又受當時落后生產力的影響,使得當地人在他們的山地上開墾出更多的耕地,如此代代相傳,年年積累,再加上神圣的傳統和微妙的社會平衡,稻米梯田就漸漸形成規模,最后成為這里一道十分亮麗的風景。這是一種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征服和融合的表現,直至成為現在被美譽為“通往天堂的天梯”的稻米梯田,被譽為“世界第奇跡”。1995年被聯合國相關組織列為世界文化景觀遺產的菲律賓稻米梯田,在2001年被納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最后在2012年6月又從世界瀕危遺產名錄中去除。到底在科迪勒拉梯田發生了什么事,讓她在世界遺產這條路上走得如此曲折辛苦?
2.1稻米梯田概況
作為“世界第奇跡”的菲律賓稻米梯田,絕對是有著它獨特的個性與韻味。梯田主要由分布在呂宋島科迪勒拉山脈沿線的伊富高省的基安干市、洪都安市、梅奧瑤市以及巴納維這4個市,大大小小共5個梯田群組成,分布于海拔700~1500m的高山區域,總面積約達2萬km2。受當地地形等條件的影響,梯田開墾順勢而為,面積大小不一,其中,面積最大的有0.25hm2,最小的4m2左右。為了更好地鞏固和防止水土流失等問題,當地人完全依靠肩扛手扶,用石塊堆砌成一條條的高山梯田,只梯田的外石壁,就高達4m左右,砌造所用的石料石材甚至超過了人們所熟知的古埃及金字塔,迄今為止,已有2000年歷史。聰明的伊富高古人還利用臺階式的水渠從山上引來清澈泉水盤山而下進行灌溉,來確保梯田能夠保持全年有水,漸漸成為種植水稻的良田。據稱水渠總長加起來,竟達1.9萬km,能繞地球半周。
2.2稻米梯田的遺產特征
稻米梯田符合(Ⅲ)(Ⅳ)(Ⅴ)三條遺產標準。(Ⅲ)稻米梯田是當地伊富高古人為了生存而在荒山野嶺上開墾出來的,是當地居民的主要糧食來源;偉大的伊富高部落人們在建造梯田群的同時,用竹筒將山頂頂部的泉水和溪水引出來,通過因地而建的灌溉渠道和水閘,層層流向梯田,由高至低。這體現了他們的稻米梯田工程技術和水域生態的結合,是人和自然的共同杰作。這種灌溉系統同時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歷史保存最久的人工灌溉系統,它是歷史的見證,它是人類偉大發明的奇跡。(Ⅳ)稻米梯田景觀由千百代人共同努力,是一種可持續使用的自然資源景觀。傳統的技術知識在稻米梯田的耕作方式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形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使土地資源的利用最大化,同時也是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Ⅴ)稻米梯田完全依靠人為的力量,在極限的土地上創造出來的一種極具智慧的耕作方式,是古菲律賓人民文化傳統底蘊的體現。它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充分證明了科迪勒拉山稻米梯田的突出普遍價值,同時它也是活態文化景觀的杰出代表,是亞太地區第一個文化景觀,是第一個列入有機進化類型的文化景觀[6]。
2.3稻米梯田現存問題
2.3.1物質文化的需求菲律賓的稻米梯田的存在,是為了解決當地居民的生存問題,可是隨著世界經濟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當地居民不再滿足當地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伊富高梯田水稻一年的水稻總量壓根就滿足不了當地人的需求,人們需要更加多的機會和條件來讓自己和子孫的生活更加理想,于是,許多年輕人和勞動力,開始離開家鄉去外地務工、求學等,最后舉家遷移,作為世界第奇跡的菲律賓的稻米梯田,只能被荒置甚至是遺棄。
2.3.2生產力的落后當年在水稻梯田上,能夠體現菲律賓人民智慧的灌溉技術和工程技術,在與世界自動化、智能化的機器相比,顯然是落后的,人們需要更加便捷、簡單的耕作和更加現代的灌溉技術來解決農業問題,這樣,勢必會對傳統的農業技術帶來沖擊和破壞,這些破壞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在當地居民曾經耐以生存的菲律賓的稻米梯田上。
2.3.3思想文化的變遷在古代,人們用原始的手工耕種梯田,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如今,年輕一代的居民,不希望自己的一生就耗費在收益少、付出多的梯田上面,他們有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生活選擇,也在不同程度地接受各種文化的洗禮和熏陶,這些外來文化的介入,導致了他們對古老的傳統文化的接受程度和原始的生活方式產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對有著“世界第奇跡”的菲律賓水稻梯田文化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損傷。
2.3.4政策實施與現實的脫節雖然,菲律賓政府有采取一些措施或成立一些相關組織來保護科迪勒拉的水稻梯田文化景觀,但是,實施中卻有不足,有些組織甚至已經取消。原因就是這種梯田文化景觀遺產再珍貴,如果不能滿足當地伊富高人的生活需要,就會有被荒廢的危險,畢竟,伊富高人民需要生活,需要與世界同步,他們是活生生的,不是永久不變的陳列物,這種現實中的無奈,使得文化景觀的保護政策無法更好地實施。
2.3.5生態惡化,環境問題的出現當年為了增加梯田土壤肥力,許多專家提議而引進的巨型蚯蚓等生物,在缺少天敵的情況下,這些蚯蚓的日常活動,直接導致了梯田天然結構的破壞,造成蓄水流失和眾多堤堰垮塌。外來物種的入侵、水土流失、氣候的變化等生態問題的出現,不但破壞了原有的地形地貌,使得可以耕種的面積減少導致了菲律賓的稻米梯田數量的急劇減少,最后使得當地居民對這些遭到破壞的田地表示無能為力,有的干脆完全放棄耕種,另謀生路。正是由于居民遷移,進而造成對灌溉系統維護的忽視,約有25%~30%的梯田被廢棄。
2.3.6旅游開發的影響被列為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后,菲律賓的稻米梯田立馬成為菲律賓的著名旅游區,一時間享譽全世界,當然,旅游開發直接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不容忽視的。但是,旅游也是一把雙刃劍,帶來積極效果的同時也伴隨著消極的影響。舞臺化和商業化的模式,對當地的民俗風情也是一大沖擊。當地居民為了發展旅游,增加收益,勢必要做好宣傳、接待之類的工作,而這些都是需要場地、資金以及勞力的。所以隨著而產生的是一系列無序又無統一規劃而新建的賓館、展覽館、會場之類的,這些建筑群無疑是對水稻梯田原始生態風貌的一種破壞。并且,為了制造和銷售木雕以獲得更高收入開始無序地砍伐樹木,結果造成水源涵養林破壞,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造成梯田面積的大幅縮減,從而在2001年底,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單。
2.4對菲律賓的稻米梯田保護的建議措施
2.4.1生態技術的發展與運用菲律賓水稻研究所的相關研究證明,現存中的某種地鼠,能夠在消滅蚯蚓的同時,而不對莊稼造成危害,這種地鼠可以作為蚯蚓的克星而廣泛運用,既環保又能非常有利地解決梯田問題,或是加強植樹造林項目,選用盡可能多的本地樹種類型來保護水稻梯田水域生態,防止在私人或公有水稻梯田水域引入外來物種。
2.4.2經濟發展、旅游開發、生態保護相結合由于這種水稻梯田文化景觀具有它獨特的歷史文化意義,是一種受地形制約,受當時代經濟影響和落后生產力的作用下產生的景觀成果,它的保護措施必須是要先把當地的經濟發展起來,改變落后的生產力,然后通過旅游開發的途徑來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注意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適度開發當地土地,不可以無節制地使用土地,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菲律賓的稻米梯田文化景觀得以生存和發展。
2.4.3政府經濟與法律手段的有機結合首先,當地政府可以對伊富高地區的梯田景觀進行分區保護,通過法律等手段,使得保護區的居民必須采用原始的生活方式來生活,傳統的手工耕種和灌溉技術,來維系和經營自己負責的梯田,保證這些景觀能夠得以保存和延續。其次,保護區居民的生活必須受到政府的照顧。這些照顧,可以把精神上的鼓勵和嘉獎與金錢物質上的補助補貼相結合,使得這些居民能夠把保護世界文化景觀遺產看成是一件很值得稱贊的事。最后,文化景觀的保護不是一個組織或一個國家的責任,它需要全世界的努力,所以相關國際組織的援助,對菲律賓的稻米梯田的保護是很重要的。
2.4.4傳統文化的傳承這些文化的傳承,可以采取多種手段來實施,如用文字和歌曲的形式,來頌揚古老的梯田文化是多具魅力,古老的伊富高人們是多具智慧與勤勞;政府和媒體加強宣傳力度,使得這種世界性的景觀,能夠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等等。這種類似于口口相傳的做法也許過于落后,但是由于媒體和網絡的快速發展,可以使現在的傳播速度達到驚人的效果。
2完善具體的法律保護體系愛丁堡十分重視在規劃系統和調控方面對老城新城的建筑、歷史環境進行嚴格保護管理。其規劃政策法令、古跡保護法令、歷史環境政策條例主要來自國家、區域、地方三個不同的層級。在國家宏觀層面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作為區域和地方的規劃政策框架的基本法《1997年城市與鄉村規劃法(》蘇格蘭()TheTownandCountryPlanning(Scotland)Act1997)、《2006年規劃法》(蘇格蘭)(ThePlanningetc(Scotland)Act2006);專門針對單體建筑、紀念物以及具有獨特考古和歷史價值地區的保護法律《1997年規劃(登錄建筑物及保護區)法令》(蘇格蘭)(ThePlanning(ListedBuildingandConservationAreas)(Scotland)Act1997)、《1979年古跡及考古地區法令》(1979AncientMonumentsandArchaeologicalAreasAct);蘇格蘭歷史環境保護管理基本政策的指導文件《蘇格蘭歷史環境政策》(ScottishHistoricEnvironmentPolicy)(SHEP)14(2008);蘇格蘭政府在土地利用規劃方面的政策法規《蘇格蘭規劃政策》(ScottishPlanningPolic)(SPP)15。在區域層面的法律法規主要有:《發展規劃》(TheDevelopmentPlan)、《愛丁堡與洛錫安區結構規劃》(EdinburghandtheLothiansStructurePlan)。與蘇格蘭政府國家、區域政策法令相比,由愛丁堡市政府頒布實行的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規則更為詳細,如《愛丁堡城市地方規劃》(EdinburghCityLocalPlan)(ECLP)16、《愛丁堡保護區特色評估》(ConservationAreaCharacterAppraisals)等,它們十分有效地對愛丁堡世界文化遺產地的建筑以及整體景觀環境進行保護,同時也更具有實際操作性。由以上分析可見,愛丁堡世界文化遺產從國家、區域、城市的不同層面,構成相當完善具體的法律保護體系,從根本上保證對世界遺產地建筑環境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護,法律內容較為細致、規范,并且具有量化標準,例如,在《規劃法》中,不但明確規定了列入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四個要素“必須具有建筑學價值、歷史學價值、普遍價值和與國家重要人物或重要時間相關”,而且還細分了相關的時間標準,因此具有很強的操作性。17其次,在相關法律法規中,均將文化遺產納入城市規劃的范疇,通過對規劃開發進行評估控制,來防止對區域內的歷史文化遺產造成破壞,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值得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地加以學習。此外,在其法律法規中“保護區”的特色評估政策也十分具有借鑒性,目前愛丁堡共有39個保護區,其中的中世紀舊城保護區、喬治亞新城保護區、迪恩村莊保護區(DeanVillage)以及西端保護區(WestEnd)構成愛丁堡世界文化遺產區域的大部分,對愛丁堡世界遺產地提供了較為完整的保護。一旦世界遺產地內有新開發項目進行申請,保護區的特色評估就可以與現有法定規劃政策,具體導則以及特定場地的發展要求等一起,共同建立起框架,來嚴格評估和控制新項目對保護區特色和形象所產生的影響,同時也對遺產地規劃政策以及開發控制決定的建議提供了合理的基礎。
3多元化的保護方法策略在完善的體制安排與法律體系基礎上,愛丁堡世界文化遺產地還通過多元化的方法策略,積極保護老城新城的歷史建筑及景觀環境,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和遺產地投資、旅游環境,為世界文化遺產地的可持續發展尋求更大的空間。為了復興世界文化遺產地的的歷史價值和提高公共空間景觀環境品質,愛丁堡進行了“首都街道”計劃(CapitalStreetsProgramme),CastleStreet、St.AndrewSquare、Grassmarket以及RoyalMile、SouthBridge等世界文化遺產地老城新城中的街道廣場環境得到了有效的整治和改善(圖2)。愛丁堡還進行了店面標志和廣告視覺景觀控制的項目嘗試,即在愛丁堡老城新城最主要的街道RoyalMile沿街區域范圍內,所有新店鋪采用的標志都需要得到蘇格蘭政府的規劃審批許可,而原有店鋪如果會對保護區的特色和形象產生明顯的破壞,政府也能夠要求其進行去除。同時,愛丁堡也十分注重處理好城市建設發展和文物遺產保護之間的關系,取得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共贏。目前,愛丁堡老城新城中約有75%的建筑為A,B,C級登錄建筑,相關政策法規的實施以及職業保護專家提供的建議保證了眾多法定登錄建筑在單體結構、建筑環境、庭院、建筑室內等方面進行整體性保護。18為確保保護工作與新建筑建設之間的協調共生,相關政策從原先登陸建筑以“最佳的使用方式是延續原建筑的設計功能”為主導過渡到以持續合理發展為標準的改建方式,改建中應盡量減少變化,并適應新的抗震、防火、衛生、結構規范等建筑標準,符合無障礙設計標準,使建筑利用在較長的時間跨度內具有適應性。在老城區,一些新建建筑在尊重歷史文脈的原則下,采用新技術、材料、建筑語匯反映時代特征,在設計中都很好地參考了老城傳統建筑的形式與特色、保存了文化價值的理念,并有機融入其周圍環境,保持與歷史、景觀的緊密聯系。它們與老城區歷史建筑相互輝映,共同構成愛丁堡獨特的城市特色。比較成功的案例如蘇格蘭國家博物館、Canongate112、蘇格蘭詩歌圖書館等(圖3)。
4多方位互動式公眾教育愛丁堡通過多方面資源的整合,確立了世界遺產層級化教育的原則,在大學、中小學、普通民眾等不同年齡段、教育背景層面,構建起一個互動性強、立體多方位的世界文化遺產公眾教育網絡體系,以此推廣世界文化遺產,提高城市歷史遺產保護意識和價值觀,增強城市公眾的文化認同感,對愛丁堡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產生了十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在高校教育和學術研究方面,愛丁堡大學的蘇格蘭遺產保護中心(ScottishCenterforConservationStudies),設有專門的遺產保護碩士學位。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理論與研究是其中開設的必修課程之一。同時,有關愛丁堡遺產保護管理的研究不斷進行,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世界遺產歷史、考古、環境監控報告、氣候變化影響、項目保護報告、城市經濟發展、游客分析等。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愛丁堡還針對城市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每十年召開一次國際性的系列學術會議。以上研究為《愛丁堡世界遺產管理規劃》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并正確有效地指導了愛丁堡世界遺產教育的實踐。針對青少年為核心開展遺產教育也是愛丁堡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主要特點。愛丁堡在中小學進行了一系列相關的課程、講習會、設計競賽等推廣工作,例如CurriculumforExcellence、AuldReekiesession、LOOKINGuP!19等,以此來提升青少年對世界遺產及其價值的認知。這些項目目標鮮明、可操作性強、形式多樣生動,通常以愛丁堡世界遺產地研究的某個特定主題為目標,在過程中不僅局限于建筑或歷史單一細節內容的講述,而是將世界遺產地的研究內容與學校實際課程內容相結合,豐富有趣的項目整體策劃在讀寫、藝術、信息技術等多方面均提供了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技巧的可能性。在普通大眾層面上的教育則更為社會化和日?;?。愛丁堡主要通過主題展覽、大眾傳媒(電視節目、網站)、導游線路、城市活動、宣傳出版物等多種方式途徑,來提供多樣化信息,增強民眾對世界遺產的認知度和熱愛感,培養人們自覺保護世界遺產的意識。其中的“愛丁堡開門日”(EdinburghDoorsOpenDays)活動20已成為愛丁堡每年一度最盛大的建筑、遺產、文化節日,DOD其實是歐洲遺產日(EuropeanHeritageDays)21的一部分,在愛丁堡已舉辦20年,由科本協會組織,與愛丁堡市政府合作,每年向公眾免費開放一些最好的,現代的或歷史悠久的建筑,其中的許多建筑在平日是不向公眾開放或是需要收費的。這些建筑遺產大部分位于愛丁堡的老城和新城,活動歷時兩天,包括導游、文化活動、展覽、講座等,大大增強了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中國的傳統節日大部分起源于先秦時代,它在流行和演變過程中,吸取了儒、道、釋文化等多元因素,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如今,更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精神動力。
然而,在現代工業文明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一個個舶來的節日,如情人節、愚人節、圣誕節,在我國的青年人中大行其道,而由于傳統節日的精神文化內涵的缺失,中國傳統節日處于尷尬境地。清明節一度成了“燒紙節”,端午成了“粽子節”,中秋成了“月餅節”。這兩者的此消彼長加劇了傳統節日文化的斷層現象,致使傳統節日文化從形式到內涵都正在走向虛空。而電視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和巨大的影響力,在傳播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當前電視媒體在傳播傳統節日文化方面,也存在眾多問題。
一、當前電視媒體在傳播傳統節日文化方面存在的問題
1、電視媒體節目形態單一
電視節目形態是電視傳播傳統節日文化中的形式,而當今,傳統節日文化基本上都是以文藝晚會類節目為主,訪談對話類節目、雜志類節目、綜藝娛樂節目、益智游戲節目、情景劇等節目形態甚少,節目形態過于單一。
2、電視媒體沒有將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播常態化
眾所周知,每年有春節、端午、中秋、清明等傳統節日,只有在特定的節日期間,電視媒體才會制作相關電視節目來弘揚傳統節日文化,而節日一過則銷聲匿跡,這不利于電視發揮傳播傳統節日文化的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培養”作用。
3、節目資源整合力度低,造成節目資源浪費嚴重,不能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
二、電視傳播傳統節日文化的優勢
1、在現代大眾傳播媒介當中,電視普及率高
我們所講的“普及性”是說它是“雅俗共賞”的。中央電視臺一年一度的春晚,把老少幾代不同文化水平的人們都聚集到一起,共同欣賞其節目,就是最好的印證。
2、電視傳媒所特有的視聽兼備、聲畫并茂的優勢,使它在傳播領域確立了重要地位
報紙和廣播都是單通道傳播媒介。電視的傳播符號是圖像、聲音、文字、色彩等多種符號的綜合傳播,是一種雙通道傳播媒介,具有聲畫并茂的優勢以及強烈的目擊感、現場感和沖擊力。
3、電視傳播的綜合性
電視因其自身的傳播優勢和技術優勢而成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態,電視形象直觀、生動靈活,給受眾一種直觀形象,極具誘惑性和感染力的氛圍,因而更容易對受眾產生移情作用,獲得一種想象的、官能的刺激或精神的愉悅,對受眾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三、電視媒體傳播傳統節日文化的方式多樣
如今,我們正在經歷著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世界文化的趨同傾向是一個突出問題,越來越多的民族文化正在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無論在任何時候,深厚的傳統節日文化都是一筆得天獨厚的文化遺產,是我們民族生存和進步的寶貴資源,我們應去弘揚和利用。電視媒體作為大眾獲取信息首選媒介之一,自然承擔起了傳統節日文化傳播的重任。
1、推出新晚會概念——將晚會類、綜藝娛樂類、益智類節目元素有機融合在一起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大量海外的電視節目形態的引進,使節目在欄目設置、主持風格、節目題材等諸多方面呈現出嚴重的趨同現象,缺乏差異化使節目的吸引力急劇下降,從而使節目的生命周期也大為縮短。近幾年,雖然專家倡導“弘揚中國傳統節日、保護傳統節日文化”,但這并沒有引起人們對傳統節日的關注。
面對這一尷尬的局面,去年的七夕節,安徽衛視制作了一期與眾不同的電視節目——《7月7愛傳萬家情歌會》,這場晚會將七夕的傳統浪漫情懷和晚會類節目的現代元素結合在了一起。對節目主題、宣傳語、片頭片尾、主持人形象、演播場地、聲畫造型、音樂、節奏、色彩、色調。等元素進行一系列的定位,使之與節目內容相融合。據百度數據報告,“七夕”百度搜索指數在1個月內翻4倍,日均搜索七夕超60萬次,網絡視頻點擊量過百萬,安徽衛視貼吧點擊量,在播出當天成為上升量最快的貼吧之一。該節目之所以如此成功,因為它擺脫了常態的晚會類節目,將晚會類節目、綜藝娛樂類節目和益智類節目元素融合在一起。節目有《愛的悠悠球》、《明星大挑戰》、《戀愛足球》等綜藝類節目;主持人群推出的《鵲橋會》和魔術等娛樂節目;還有眾多的晚會類節目,節目形態多樣,并且將各個節目都融合在了一臺晚會中,緊緊鎖定了上億觀眾的眼球。
2、實行“編播季”節目編排策略
多年來,電視界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在打造傳統節日時,重節目內容和質量,而輕節目整體編排和節目資源的重新整合,這一做法無疑造成了很大的浪費,也沒有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面對這一現狀,央視、重慶電視臺、湖南衛視、安徽衛視從自己的節目資源、頻道定位和品牌特色出發,實行了“編播季”的節目編排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編播季”節目策略是指一年分季節、分時段的編排策略,這種季節性的編排策略不僅有助于培養觀眾的忠誠度,而且還可以提高電視的市場競爭力,重慶電視臺是“編播季”的先行者之一。2005年暑期,重慶臺將旗下的都市頻道臨時改為“暑期頻道”率先試水,結果市場反映十分理想。對頻道架構做出“改版性”的調整,此舉讓重慶衛視在全國省級衛視的收視排名沖至第三位。2006年初,重慶衛視利用元旦、春節兩節緊密相連的機會,從元旦開始,跨越春節,直至元宵節,推出了“黃金月、中國結”的編排項目,同時在這時提出了“編播季”的概念。這個“編播季”以元旦晚會拉開序幕,以春晚為。2007年,又以“合家歡·中國結”作為節目編播主題,“黃金月”編播緊扣中國老百姓的審美期待,突出歡樂、團圓、回家、感動等關鍵詞,同時為黃金月量身定做節目,打造出一批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節目。
“編播季”對節目資源和頻道資源進行變革,把過去那種單純的、靜態的、封閉的節目播出方式轉化為整體的、組合的、動態的、開放的播出方式,“編播季”與中國傳統節日結合起來,實現了各種電視資源的優勢集合和聯動播出,降低了成本,打造出自己特色的品牌節,同時賦予了電視傳媒更大的影響力,而且也促進了傳統節日與現代傳播方式的互動,實現了“互贏”局面。
3、通過電視專題片的形式來傳承傳統節日文化
電視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不能僅局限在節日的特定日子里,要形成連續的、持久的“攻勢”。因此,即使不在節日期間,電視完全可以利用專題片來傳承傳統節日文化。
傳播傳統節日文化的專題片要力求精美的制作。專題片無論從畫面、配音、配樂和形式創新等各方面都有明顯力求精美的意識,這樣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特別是在解說詞的文本方面,要用深刻的、有感染力的、細致精美的解說詞來贏得觀眾。
2009年,寧夏衛視頻道《印象寧夏》拍攝制作,作家郭文斌客串主持并解說的《我們的節日:春節》十集系列專題節目春節期間在寧夏衛視播出后,引起強烈反響。郭文斌以獨特的、精美的詩化語言風格,從喜慶、團圓、感恩、祈福(上下集)、天人合一、點燈時分(上下集)、傳承、興旺發達八個方面全面深入地詮釋了傳統春節所包涵的深厚的文化意蘊。他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元素出發,通過對春節的闡述和發揮,循循善誘,把觀眾帶到了一個全新的文化旅行之中,聽來回腸蕩氣,引人入勝。不少觀眾認為,這個節目是對中國古老的春節文化的一次升華和推進,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次激發和再認識,這期節目非常成功。
結語
面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電視媒體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傳播路徑,充分運用民族傳統節日,大力弘揚民族優秀的節日文化,對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對于推動和諧社會建設有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我國的電視媒體正在逐步走向國際化,在這個過程中,電視既能鞏固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又能在國際傳播中豐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并在國際范圍內確立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世界認同,最終達到傳播中國文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①傅德岷、 韋濟木、 馬培文:《中國傳統節日》[m].重慶出版社,2005:8
②高曉紅、劉羽、張紹剛,《電視節目形態分析》chinardr.net/rdr
/bbs/dispbbs.asp?boardid=9&id=2722
推動世界茶貿易。中國茶向世界的傳播,推動了世界茶貿易的發展。茶葉貿易的發展與飲茶風俗的傳播關系極大。長期以來,中國茶主要在周邊國家和地區傳播,雖然茶葉貿易隨之興起,但貿易數量仍然有限。只有當飲茶風俗傳入歐洲,并隨西方殖民擴張傳播到世界各地后,茶葉被納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體系,茶葉貿易勃然興起,世界茶貿易數量才不斷被刷新。19世紀40年代前,中國幾乎提供了世界茶葉貿易的全部貨源。據筆者推算,16世紀的中國茶葉出口總量微不足道,17世紀約在21010擔以上(1050.5噸),18世紀增至8889241擔以上(444462.5噸),19世紀40年代,達1500萬擔左右(75萬噸)。如果加上每年2.5萬~5萬擔的帆船運茶出口量,則總數更多。從16世紀40年代至19世紀40年代前的約300年間,中國出口茶葉總計2396萬擔(約119.8萬噸),1840年約為40萬擔(2萬噸)。此后,世界茶葉市場上出現少量日本綠茶、印度紅茶,且數量不斷增多,但中國茶葉出口量也不斷增加,1886年達到巔峰的13.4萬噸。這一時期,中國茶葉90%以上銷往歐洲。20世紀40年代后,由于受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世界茶葉生產、出口、消費均有所下降。戰后,許多發展中國家茶葉產量迅速增加,但世界茶葉貿易額同樣增加迅速。世界茶葉出口貿易由19世紀70年代的12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178.37萬噸,顯示了這一貿易產品的巨大活力。
刺激世界茶生產。中國茶向世界的傳播,刺激了世界茶的生產。隨著茶的傳播,茶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茶國家和地區逐漸增多,茶葉生產得到穩步發展。筆者曾估計,中國茶作為世界茶葉唯一產地時的1832~1837年,年均茶園面積為34.73萬公頃,茶葉產量13.03萬噸,單產374.9公斤/公頃。由此可知,中國茶向世界傳播對茶葉生產的巨大刺激作用。以1832~1837年茶園面積、茶葉產量和單產為基數,1934年這三項數據分別增長了2.59倍、2.93倍和1.13倍,1990年這三項指標則進一步增至7.2倍、19.3倍和2.68倍。從1934年到1990年,世界植茶面積增長1.78倍,茶葉產量提高5.6倍,茶葉單產增加1.36倍。進入21世紀,世界茶葉產量持續增長,每年均超過300萬噸,2010年躍至408.7萬噸,2012年增至452.80萬噸。茶葉生產的驚人發展由此可見一斑。
二、豐富人類文化禮儀
中國茶向世界的傳播過程,不僅是飲茶風俗的傳播、茶葉知識的輸入、茶葉貿易的開展及茶產業的興起,更重要的是禮儀文化的傳播。與中華文化一道遠播海外的茶文化,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相結合,日益生根發芽,逐漸形成各具特色的飲茶禮儀、飲茶文化。在新產生的茶文化中,東方茶文化最具典型的是朝鮮茶禮、日本茶道,西方茶文化最為典型的是荷蘭茶會、英國下午茶。這幾種最為典型的茶文化是中國茶文化、茶風俗傳入這些國家的產物。朝鮮茶禮。隨著中國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流入朝鮮,茶隨之傳入該地,并加以傳播。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唐太宗時期茶傳入朝鮮。據朝鮮正史《三國史記》載,新羅善德女王(632~646年在位)時,留學僧人從中國帶回茶籽種植?!度龂酚?#8226;新羅本紀》(第十)興德王三年(828年)十二月條載:“入唐回使大廉帶回了茶種,種植于地理山上。在此之前,善德王之時茶已有之,但是自興德王時代興盛起來?!背r李朝文獻《東國通鑒》說“:新羅興德王時,遣唐大使金氏,蒙唐文宗帝(827~840年)賞賜茶籽,公元828年種于金羅山的異山?!边@是茶的再次傳入,表明飲茶已有一定程度的普及。新羅時代已全面輸入中國茶文化,飲茶由上層社會、僧侶、文人向民間傳播、發展。這一時期新羅國內開始植茶、制茶,茶文化進入興盛時期,茶禮形成。日本茶道。日本奈良時代,“文化的引進,并不僅僅限于制度、技術等,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也被熱心地學來了。其中之一,即飲茶之習慣也被熱心地學來了?!?/p>
[2]以最澄、空海、永忠為代表的學問僧在學習、傳播佛教的同時,還帶回了中國的茶籽、茶餅、茶具。從弘仁飲茶中對陸羽亦步亦趨的模仿及弘仁茶詩與中國茶詩的相似表達,可以推測《茶經》一書及唐代飲茶詩文也由以此三人為代表的學問僧帶到了日本。以嵯峨天皇為首的日本上流社會對新傳入的飲茶文化懷有極大熱情,尤其是嵯峨天皇不僅多次參加茶會,還在皇宮中開辟茶園,下令在近畿地區植茶。飲茶文化在日本迅速發展,形成一股“弘仁茶風”,為13世紀后南浦繅明、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在日本傳播茶道打下了基礎。荷蘭茶會。歐洲茶會,以荷蘭為最。中國茶傳入歐洲時,價格高昂,非普通人所能飲用,只有貴族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要人才能享用。荷蘭輸入中國茶葉的同時,中國茶壺、茶杯也一起被輸入,使之能夠同時使用。1637年前后,有些富商的妻子開始以茶待客,于是茶葉輸入量稍微增加。1666年,茶價有所下降,但每磅售價200~250弗洛林(相當于80~100美元),茶葉仍然只能為富人所享用。此后,輸入量再次增加,價格下降,飲茶略有普及,這個時間是1666年至1680年。富有的家庭辟有專門茶室,普通市民則在啤酒店飲茶。飲茶俱樂部的形成,推動了一般婦女的飲茶熱。茶會是一件十分鄭重其事的事,飲茶客人多在下午2時光臨,主人鄭重接待,禮貌周全。女主人取出各種茶葉,放入配有銀制濾器的小瓷壺中。女主人請每位客人選好自己的茶,然后放入小杯中。需要加其他飲料的客人,女主人則以小紅壺浸泡番紅花,用較大的杯盛放較少的茶遞給客人,讓其自行配飲。飲茶時,要咂吸有聲,表示女主人的茶味美好。大家足靠火爐,一邊喝茶,一邊吃著糖果餅干,一邊交談。飲茶結束后,再喝白蘭地酒,吃葡萄干、糖等食品。茶會風靡一時,成為荷蘭婦人重要的社交方式,這一著名活動豐富了她們的日常生活內容。飲茶習俗對荷蘭人社會生活產生了許多潛移默化積極影響:政府通過社區免費聚餐,加強與民眾的互動與溝通;生意興隆的茶館,豐富了近代荷蘭的城市服務業,促進了人們之間的彼此聯系;追求飲茶,刺激了人們對茶器收集及茶亭興建的熱情。
[3]英國下午茶。歐洲茶會,以英國為次。英國飲茶晚于荷蘭,但發展勢頭迅猛,至18世紀已形成午后茶。1763年,在哈羅門諸貴婦輪流供給午后茶與咖啡。此后,鑒于人們早餐食用豐富,中餐與晚餐間距時間太長,晚餐后則在會客室飲茶的情況,第七世裴德福公爵夫人安娜推出了17時進茶、餅干的項目,午后茶遂成為時興禮儀。這種禮儀一經產生,風靡一時。同時,飲茶習慣迅速普及全國各階層,英國遂成為世界最大茶葉消費國,人均年茶葉消費量最多時竟然達到10磅。飲茶方法的講究,為其他國家所不及。泡茶是一種藝術,全國男女老幼都懂得怎樣泡制一杯合口的好茶。[4]
自從《流星花園》捧紅了四個長相出眾的男生,電視圈中便掀起了一場浩浩蕩蕩的美色改革,美男開始取代美女得到越來越多的觀眾的賞識,大眾媒介正著力打造一個新的男色舞臺。在這股潮流中,星空衛視閃亮登場的電視男人秀節目《美人關》首當其沖,自2002年開播以來,憑借新穎的創意與定位,獨特的內容與包裝,迅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其他媒體也紛紛開始了這類節目的制作。對于電視男人秀這一新節目類型人們褒貶不一,或批評電視走向庸俗化,或贊揚它創造了嶄新的性別視角。但無論如何,電視男人秀的紅火,至少為電視熒屏增添了一道新的亮點,更為電視學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對象。筆者以為,一種新電視節目類型的出現,與其背后隱藏的社會文化是分不開的;電視男人秀的出現與火暴同樣具有深厚的社會與文化成因,本文選取了三種不同的視角——儀式、性別與狂歡——以《美人關》為例對這類電視節目進行一種文化解讀。
儀式:隱藏的意義共享體系
作為一檔周播電視娛樂節目,《美人關》每周六晚隆重登場,其男主持人周野芒帶領著十位美女助理主持,向臺下起首翹盼的三百名女性觀眾逐一介紹本期的闖關選手。筆者在仔細跟蹤考察了《美人關》一段時間后,發現其節目的內容按流程基本可以細分為六個環節,即自我介紹+童年照片、情趣問答、才藝表演、真情表白、展露身體以及最后的冠軍加冕;另外環節與環節之間存在著淘汰程序——把落選者推入水池。整檔節目對男人的評判標準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衡量。相貌和身材當然首當其沖,即使偶有個別身材走型、其貌不揚的人混入參賽選手中,無論他的童年照片多么可愛,自我介紹多么尊重女性,臺下的女觀眾依然會毫不猶豫地第一個淘汰他。其次,為了增加電視節目的觀賞性,才藝表演顯然是必要的。選手們紛紛拿出渾身解數一顯身手。再次是選手對異性的理解能力。十位女助理主持會設想各種針對兩性差別的話題來向選手發問,讓選手們回答,比如會問“如果你的女友是女強人,你會有壓力嗎?”考查的是選手的情商。最后是展示選手的體魄和膽魄。男選手們一個個上身,展現強健的肌肉,甚至還要與危險動物來個親密接觸??傊嗝埠?、能體恤女性、有膽魄、才藝俱佳的選手,才能贏得美人的喝彩,從容不迫地通過“美人關”,避免被推下水池的厄運。由于每期節目都是固定的參賽人數,固定的淘汰環節,固定的節目表演,甚至連主持人的串詞也高度程式化,這樣整檔節目完全成了一種儀式,變換的只是參賽選手的面孔和表演罷了。
在人類學的研究中,人類學家常用“儀式”這個詞來表示“受規則支配的象征性活動,它使參加者注意他們認為有特殊意義的思想和感情對象”。[1]簡言之,儀式即是有規律的象征性活動。它出現在媒介上就成了媒介儀式,即重復通過同一個模式輸出內容,以達到使眾多受眾共同參與活動的目的。像《美人關》這樣程式化的媒介產品可謂是現代社會中的一種儀式?!睹廊岁P》的錄制現場就是儀式舉行的場所,儀式的參與者是現場觀眾與電視觀眾,儀式的內容則是選美男。不同的是,這種儀式憑借電視這種大眾媒介作為傳播手段而影響空前。
人類社會中的儀式經歷了從宗教儀式到生命儀式再到世俗儀式的過程,就如同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從神、英雄到人的過程一樣:宗教儀式是對神靈的祭祀,生命儀式強調審美境界,而世俗儀式往往是宣泄某種情感的娛樂活動。[2]媒介儀式則兼具了這三種功能模式。首先,《美人關》作為一檔娛樂節目,當然是社會的一種世俗產物,一般受眾的觀看目的絕非出于對男女平等意識的高度認同,而是出于觀賞男性表演的愉悅性。然而,探討節目類型產生的根源以及受眾的觀看心理,不難發現節目的主旨是對原始美的回歸,是重新發掘美的另一面——即對男性的審美。節目對男性“力”的英雄氣概的展示,正是源于對生命的崇拜。而這種審美情趣的上升,可以最后歸結為現代人心中的拜物情結,因為男色在當今社會大行其道,儼然成為了某些事物的宰制體。
《美人關》的主創人員看到了女性地位在當今社會的崛起以及性別觀念在人們頭腦中的轉變,意識到今天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追問,在這個社會中真正的好男人、最能得到女性賞識的男人是什么樣的人?與以往相比,身份地位的差別在今天看來已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男人的可觀賞性似乎被女人推到了前臺,至少F4之流的走紅就說明了這一點。于是,相貌堂堂、風度翩翩、對女性討巧賣乖的男性就成了今天對好男人的新定義。這種抽象的價值標準,通過《美人關》主創人員對節目的設置,表現為具象的評比環節。在那里,相貌普通的男人被《美人關》排斥,長相的差別成了對人評價的重要維度;此外,才藝、體魄、膽魄等也構成了男人的評選標準,通過它們來構建一個差別體系;最后,節目中的女評委們把最為認同的“好男人”推上了領獎臺。每一個環節事實上節目都在設置一個議題,每一次淘汰都是觀眾參與議題討論的結果。媒體通過這種議題設置,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這種對男性評判的新價值觀念,并通過周復一周、期復一期的反復播出,不斷加以突出強調,最終讓受眾共享這種意義?!睹廊岁P》的節目現場就是這樣一個包含著價值評判體系的信息場,而這個“封閉的場信息通過電波的傳送而獲得了開闔性”,“使能夠接受到這個媒體信息的范圍內的受眾,無一例外地都處于儀式現場的信息圈內”。[3]人們在媒介儀式的參與過程中不僅體驗到一種共同的情感,而且還培養出共享的價值觀。
大眾媒介是一種意義共享體系,雖然各種立場和觀點在這里匯總融合,但是它總是特定利益的代表,或者是特定意義的表達平臺?!睹廊岁P》不僅體現了當今社會對男性的一種新評判標準,它同時也展示了一種新價值觀念,它對男色的強調就如以往我們對男人社會身份的強調一樣。媒介儀式正是傳播這種價值觀念與意義的中介,受眾處于媒介所構造的環境中,被媒介所傳播的意義所包圍,其價值取向自然因為耳濡目染而逐漸被同化。由此可見,大眾媒介傳播的不僅僅是內容,其本質是在構建意義。
性別:想象中的女性革命
“英雄難過美人關”,該節目的名字明確地提示我們性別是節目定位的起點,而且很明顯,女性處于優勢地位。一直以來,男女性別的碰撞與沖突就是一對不可回避的矛盾。在父權制社會中,婦女處于屈從地位,屬于男人討論評點的對象。在媒介所塑造的形象中,婦女或者缺席,或者被按照性的吸引力或家庭勞動中的性別角色來加以表現。女性主義學者塔奇曼把這種現象形象地稱為“對婦女象征性的殲滅”。[4]而《美人關》似乎打破了這種傳統。節目中仍然存在著對立的兩大性別陣營,但陣營的位置卻被調換了。以往對女人品頭論足的男人成了被注視者,他們的外貌成為女人們被評點的對象,而以往媒介所著力表現的男性的職業化、效率和理性,都被拋諸腦后。女人們坐上了評判席,扮演起具有支配作用的、主動的和權威的角色,并在數量上大大超過了男性,再次強化了男性作為“被看者”的身份。可以說,男人秀節目即是把傳統選美節目中的性別角色來個大轉換。從形式上看,這類節目的創意走的是反常思路,通過標新立異來吸引觀眾的眼球,企望破除大眾媒介對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塑造一個男女平等的展臺。毫無疑問,這是對傳統性別陳規的沖破和顛覆。從節目內容來看,設立四個感性的評判標準來選擇男人,的確與以往表現男性的節目的角度大不相同。男人在這里展示的不再是過人的頭腦、優越的物質條件和理性的思維,而是女人眼中所謂的“男性美”,節目也由此成為告別維納斯之后的男人秀。而男選手們面對美女的刁難,回答的對不對并不重要,但選手們在回答主持人的提問時,表現出來的對女的敏感和理解,將會為其贏得臺下的支持。在2003年11月1日播出的《美人關》中,編導似乎有意刁難其中二號選手,為他安排了一位年齡相差很大的中年女性作為他示愛的“夢中情人”,但這位沉著的選手并沒有因場面的尷尬而失態,他微笑著表示滿意,并落落大方地對這位“夢中情人”唱起了情歌。他的風度贏得臺下所有女觀眾的傾倒,實至名歸地成為了這期的冠軍。
在考查過這檔節目的文本與結構要素之后,我們再從意義層面上對它們進行另一種透視。從表面上看,在父權制社會的大眾媒體中,《美人關》對男女地位的顛覆的確具有深遠的意義,至少它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引導了娛樂方式的又一次變革。但是冷靜地反思這類節目,可能會得出另一種截然相反的結論:節目開啟的恐怕是又一個潘多拉的魔盒——在其所倡導的性別革命與男女平等的背后,隱藏著的卻是傳統性別角色意識中的陳規陋習。
從節目形式上看,女人是在選男人,是主動者。但是,仔細回味節目設置的各個環節,又無處不在散發著男權思想的信息,這正如一位西方學者所指出,“媒介并非簡單迂回地用老一套的角色來表現婦女,而是有一種遠為基本得多的角色,來幫助確定和塑造女性與男性的基本意義”。[5]比如,節目中設置了在觀眾席中為選手選擇夢中情人的環節,女性在此時仍舊被描繪成接受異性求愛的對象。選手大膽地向未知的對象表白,而燈光所投射的一剎那,女性再次成為被關注的焦點與被選擇的對象。這些女性在某種程度上只不過是在充當男人的擇偶道具。因為從選手們描述夢中情人的話語中,我們很容易聽到外貌對于女性的重要。在11月15日播出的節目中,三位選手是如此描述他們各自的“情人”的:“短發”,“小個子”,“眼睛放出鉆石的光芒”,“身材好”,“”,諸如此類。而對于女性的性格、愛好、興趣、志向等等根本沒有談及。在女助理主持與男選手的對話中,我們可以再次驗證類似不平等的性別陳規。在有一期《美人關》中,一位女助理主持向一位男選手提出了“你約會的女朋友為你買單,你會在意嗎”的問題。這位選手很坦誠地回答道,他會在意,會覺得沒有面子,并說明自己和異性約會時都會主動要求買單。從現場看,這種回答顯然贏得了大多數女觀眾的贊同,最后這位具有“紳士風度”的選手成為了這期節目的冠軍。又如,男選手要闖過“美人關”,成為本期節目的冠軍之前,有一場決定性的角逐是當眾撥開衣裳,展示強健的胸肌或是矯健的身姿。這種力量與膽量的展示無疑是炫耀男人所能帶來的安全感,他們有保護女人的能力;而這一點恰巧是對男性強大地位的尊崇和對女性柔弱地位的維護。男性仍然處于絕對優勢,而女性依舊要附屬于男性。除此之外,美女主持的出現反而吸引了大批男觀眾的眼球,節目中似乎又隱含著對女性的再次審視,而美女又無可挽回地恢復到了“被看者”的身份,網民在《美人關》的論壇里大呼“都看十大美女助理主持!”這似乎成了對節目最大的反諷。[6]大眾媒介在娛樂中不露痕跡地又一次重申且強化了性別角色的差異和性別不平等的傳統,讓受眾在狂歡的過程中被一些由來已久的性別陳規潛移默化。
[page_break]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社會中,除了性別以外,還有階級和種族等因素也會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個女人的社會身份不僅僅是女性,她還隸屬于某個階級與某個民族,并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驗。電視男人秀節目想探索的當然是性別上的變革,但它恰恰又在不自覺中維護了男權社會的傳統,這也注定了這種探索是不徹底的與不成功的,它決不可能帶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女性革命。作為最受歡迎的大眾媒介,電視確實對受眾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但從目前來看,它對提高女性地位的影響遠沒有人們所期待的那么大,甚至它經常有意無意地扮演著維護男權傳統的角色。
女性主義者繆爾曾經論證說:“男性視點的流行,完全是因為男人們控制了那一工業?!蓖瑯?,男性對媒介工業的控制,必然導致大眾文化中男性視點的流行?!睹廊岁P》這類節目的意識形態沒有也不可能徹底脫離傳統觀念中婦女從屬地位的窠臼,它們所謂的革命宣言也不過是大眾媒體在現實語境中創造烏托邦的一種嘗試,是通過媒介儀式實現的一次女性狂歡,是一種想象中的女性革命。
狂歡:無法勝利的烏托邦
俄羅斯學者巴赫金曾經將拉伯雷的小說創作與西歐中世紀的狂歡文化聯系起來進行考察,進而對中世紀的民間狂歡節文化作了深入研究。此后,狂歡現象一直受到分析家的重視。作為原型的狂歡節具有大眾文化的鮮明特征,它是在公眾廣場上舉行的節日宴會,充滿了笑罵嘲諷,追求著感官愉悅的滿足。到了現代社會,傳統的狂歡節已不多見,但大眾媒介卻能借助現代科技手段來重構狂歡,《美人關》等參與型電視節目就是一種表現。
參與型電視節目最大的特點是龐大的現場觀眾群。綜藝類、益智類等各種娛樂性節目在現場都設置了寬闊的觀眾席,甚至為了突出熱鬧的場面,把舞臺延伸到了觀眾席中,或讓觀眾進入舞臺兩側的席位,這樣可以構建一種強烈的互動。這種技術安排在本質上迎合了構建狂歡的需要,因為在狂歡中,所有人都不是作為觀眾觀看,而是積極的參加者,要參與到狂歡中。[7]拿《美人關》來說,這種互動與參與體現在節目的各個環節中,比如讓觀眾現場對選手提問,從現場觀眾中抽選選手的夢中情人,有意經常切入女性尖叫歡呼的畫面和音效,其狂歡特色也因此借助現代傳播手段得到充分的展現。
另一方面,巴赫金也指出,狂歡節作為文化轉型期離心與向心力沖突的宣泄口和語言雜多現象的特殊表征,起了一個聯結、溝通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鴻溝的樞紐作用。[8]換句話說,狂歡代表著大眾文化對精英文化的一種顛覆與反叛。《美人關》毫無疑問體現了這一特質。對于傳統精英文化來說,女性才是審美的對象,女性的觀賞價值是男權社會的一種產物。如今,對男色的推崇卻成了流行文化中的熱點,這顯然與長期占主宰地位的男性視點格格不入,而要想顛覆這種把女性作為被觀看對象的傳統,要想反叛由來已久的對女性的道德約束,就需要用狂歡來完成。只有在狂歡的表象下,人們才能夠接受對性別秩序的顛覆,對男尊女卑的神圣體系的消解。于是,英雄自古救美人的神話在這里完全破滅,英雄不再是滿腔豪情地成就霸業,而是成了在美人面前搔首弄姿的“小丑”,男性的神圣色彩被無情地一筆抹殺。
此外,《美人關》的狂歡顯而易見建立在一種身體的展示上,在節目中,男性健美的身體同樣具有了觀賞性,它可以象美女那樣成為“被看”的對象。一般說來,在現代社會中男性美可以分為兩派,一為陰柔之美,如日本偶像;另一為陽剛之美,如史泰龍?!睹廊岁P》所推崇的男性美更多是二者兼具,選手們既要有俊美的面孔,也要有健美的體形。這種完美的身體除了說明健康的生活態度外,還能博得女性的好感,激發女性的欲望。有學者早已指出:“在如今這個消費文化盛行的年代,身體愈發要得到最大限度的觀賞性和享樂性?!盵9]當然,作為挑戰與反叛傳統性別觀念的一檔電視節目,《美人關》的身體展示也同樣具有文化屬性,比如在巴赫金看來,這種對肉體感官欲望的大膽追求并不具有鄙俗、低級、下流和的特點,而是積極向上、富有生機的,表現了文化轉型時期的文化離心力的強大而健康的主導力量。[10]事實上,身體在歷史上從未如此明顯地進入了對男性的評判體系,也從未如此明目張膽地成為女性審視的對象。男性身體這種符號借助于狂歡的平臺成為打造新價值觀的一種工具。
如果說狂歡節為民眾提供了一個情感宣泄的渠道,一個顛覆傳統、放縱自身的機會,那么我們同樣不能忘記,一年中民眾也只有一個狂歡節。巴赫金早已指出,狂歡節是一種全民性的、大眾性的生活常態“倒置”:在節日之外,體制化的“嚴肅”的生活是常態的生活;而在節日之內,非體制化的、快樂的(這些在平時被視為非常態的)生活,才暫時被允許當作“常態”的生活。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狂歡表現的其實是與真實生活對立的一面,是脫離體制、脫離常規的非常態。它塑造的是一個虛擬的小生態環境,申張的是常態下被視為異端的價值取向。拿《美人關》來說,女性在這里找到了情感宣泄的突破口,她們可以大膽正視男性的身體,直白表露對男性的愛慕,一些平時被認為是出格的行為在這里被當作是正常的、合理的。這是一個女性狂歡的時刻,如果沒有狂歡,就缺少了沖破傳統規范的力量,就缺少了顛覆與反叛的勇氣,那么節目就又會回復到往常死氣沉沉的性別陳規中。然而,這類電視節目至多也就反映了女性在男權社會的壓迫下潛意識中的一種需求,她們對男性美的歡呼也無非是一種精神上的無意識釋放。正如人不可能永遠生活在狂歡節中,狂歡節后會生活會依然如舊,電視節目所張揚的顛覆性的性別觀念也無非是吸引觀眾眼球的一種手段,節目之外的真實生活中女性想要擺脫從屬地位的路依然漫長,我們歡呼的其實是一個無法勝利的烏托邦。
綜上所述,作為一個意義傳播體系,電視中各種符號的運用都是出于表義的需要。在我們所考察的《美人關》節目中,狂歡是為了顛覆性別陳規而構建,而性別陳規的顛覆又依賴于媒介儀式的運用。儀式、性別、狂歡,說到底只不過是編導手中的三種工具,通過它們來組合各種視覺與聽覺符號,并運用這一系列符號來完成向觀眾灌輸價值觀念與意義的任務。這樣,《美人關》在文化意義上完全可以被解讀為通過媒介儀式而實現的一次性別狂歡。
注釋:
[1]保羅·康納頓,《社會如何記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9頁。
[2]胡志毅,《神話與儀式:戲劇的原型闡釋》,學林出版社,2001年,第13—31頁。
[3]王進、韓青、段曉超,《媒介儀式與奧運延伸》,《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3年第12期。
[4]斯特里納蒂,《通俗文化理論導論》,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200頁。
[5]同上,第213頁。
[6]參見《美人關》論壇。
[7]北岡誠司,《巴赫金——對話與狂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67頁。
二、中央大街及老道外中華巴洛克街區旅游開發經驗及教訓
1.中央大街成功借鑒中央大街作為哈爾濱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街區,開發還是比較成功的。一是定位準確。首先,中央大街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資源優勢,以歐陸建筑文化特色為基調,充分展示哈爾濱洋氣、時尚的特色歐陸風情;其次,中央大街的群體定位落在市民身上,形成哈爾濱市民休閑、購物的中心區,為旅游活動開發提供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文化氛圍。二是改造適度。中央大街兩邊建筑的改造以及輔街的改造都緊緊把握特色文化發展脈絡,最大限度保留原建筑風格和風貌,成為歷史文化街區重要的展示載體。同時,整個街區文化演變發展的過程是漸進地,沒有出現大的斷層和跳躍,這也是中央大街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三是營銷策略得當,實現綜合發展。哈爾濱中央大街在原有商業業態的基礎上,進行了新型商業策劃,依托街區的環境氛圍與特色空間,策劃新型旅游商業業態,除商業建筑遺產之外,將一批代表歐陸風情文化的西餐廳、代表老哈爾濱飲食特色的百年食品文化挖掘出來,同時為游客提供文化體驗、時尚休閑、餐飲住宿、旅游咨詢、旅游商品商店等配套服務設施。中央大街街區改造后作為哈爾濱城市特色文化展示區,把它打造成一個傳統與現代結合完美的歷史文化旅游休閑街區。一句話,中央大街的改造升級是把傳統中的原汁原味、時尚里的洋氣、大方和現代旅游文化產業的成功結合。2.老道外歷史文化街區發展滯緩的原因剖析老道外歷史文化街區文化定位是準確的,原始資源稟賦也是非常高的,完全可以成為哈爾濱多元文化中的一個典型代表,成為哈爾濱歷史文化展示的重要內容和載體。當前,老道外歷史文化街區發展緩慢是有多重因素導致的。首先,在歷史文化街區的升級改造過程中,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被破壞掉,原汁原味的東西損失殆盡,仿真建筑取而代之。在中華巴洛克一期和二期工程中,文物破壞較為嚴重,出現文物移植現象。其次,歷史文化街區的組成主要是由文化建筑、街坊布局和原住民三部分構成。一、二期工程通過土地置換將原住民完全遷移出去,使得歷史文化街區里的民俗、民風徹底消失,整個街區文化喪失靈魂。老道外歷史文化街區主導文化品牌就是平民文化,是小型商業模式的胡同經濟、小店經濟。在沒有任何過度的情況下將文化靈魂徹底清除,留下一群仿真的模擬建筑,造成整個街區的發展相對緩慢。第三,整個歷史文化街區市場定位和營銷策略不準確。老道外歷史文化街區做了很多招商工作和宣傳工作,但是傳統和現代的割裂使得老哈爾濱人很難回到那里尋找歷史的回憶。街區的市場開發應是傳統商業文化模式的再造,宣傳促銷是這里闖關東文化在哈爾濱的誕生地;不要用現代的東西過分去演繹歷史,因為那不是老道外歷史文化街區的優勢,不要幻想把它打造成一個現代商服旅游功能區。因為那里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很難滿足這個設想。
電視畫面的編輯是電視制作中非常重要的藝術創作方法,電視畫面素材,只有通過編輯才能將最合適的畫面段落,按照最理想的方式組合起來,達到藝術性與技術性的完美融合。要做到電視畫面編輯的藝術化,以下四個方面的畫面編輯核心要點必需認真把握。
一、畫面的選取
面對大量的畫面素材,選取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復雜而有意識的取舍過程。在選取中要注意:1、選擇的畫面要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和思維規律。不同的畫面表現影響著人們收視心理,比如一個“推鏡頭”常會引起觀眾對推進方向的注意,合適于表現事物的細部特征:如果用一個“拉鏡頭”來表現就不合人們的視覺習慣了。2、選擇和使用的素材,要服務于節目的內容與主題,有利于結構和情節的表現。畫面的選擇最終的目的在于用動作性強、造型優美的素材畫面組接成清晰的電視新聞節目,便于觀眾理解節目內容與思想。3、選擇畫面要與電視新聞節目類型相吻合。電視新聞節目時效性強、節奏快,強調真實性與客觀性,因此宜于多選擇結構穩固、安定的固定畫面或鏡頭,也方便觀眾在較短時間看清內容:另外多選平拍的畫面或鏡頭,因為平拍的視覺效果與日常人們觀察事物的方式相近,從而給人平等、客觀、公正而親切的感覺:要慎用過度的仰拍或俯拍讓人產生夸張的視覺心理效果的畫面或鏡頭。
二、畫面長度的確定
“畫面長度確定”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節目內容的表達需要,同時更好地滿足觀眾收視的心理需要,讓他們看清、看懂。通常畫面長度的確定應綜合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即內容的表達、布局的長度、景別長度。
首先來看“內容的表達”。從內容的表達需要來確定畫面或鏡頭的長度,這其實是在強調畫面或鏡頭的長短應該首要考慮是否能讓觀眾看的明白。畫面太長的滯緩或太短的匆忙,都會影響觀眾對節目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來看“布局的長度”。所謂“布局的長度是根據畫面布局的特點來決定畫面或鏡頭的長度。畫面布局包括主體、陪體的位置,畫面上的布光特點,主體與陪體的狀態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等等。”具體來說:1、從主置來看,如果主體在畫面的前部,鏡頭可以短一些:如果主于畫面的后部,鏡頭可以長一些。2、從主體的運動狀態來看,如果主體是運動的,鏡頭可短一些;如果主體是靜止的,鏡頭可長一些。3、從主體運動的快慢來看,如果主體是高速運動著的,鏡頭可短一些:如果主體是緩慢運動著的,鏡頭應該長一些。4、從主體所處的明暗處來看,如果主體處于畫面的明亮區,鏡頭可短一些:如果主體處于畫面的陰暗區,鏡頭應該長一些。
第三來看“景別的長度”。1、景別不同所包括內容繁簡不一,使得其畫面長度也應有所不同。遠景、全景包含的內容多、畫面繁雜,觀眾要化費更多的時間才能看清楚,所以鏡頭要長一些;近景、特寫呈現的內容較少、畫面簡單,觀眾易于辨識,所以鏡頭可以短一點。一般來說,對于固定鏡頭的景別,時間長度的參考數據為:遠景要8到12秒,全景大約5到8秒,中景大約4到5秒,近景是3秒,特寫需、到2秒左右。另外,要強調的是即便是相同的景別由于畫面的內容繁簡不同、明暗不同、動靜不同,使得畫面的信息量不同,畫面最終保留的時長也會不相同。2、如果觀眾很熟悉的事物,鏡頭要短些:如果觀眾不太熟悉的對象,鏡頭應該長些;3、有字幕的畫面,鏡頭應適當長些。
三、畫面的組接原則
(1)、邏輯性原則。這個邏輯包括三個方面,即生活邏輯、觀眾欣賞的心理邏輯、藝術表現的邏輯。所謂“生活邏輯”是指事物本身發展變化的邏輯。這是生活本身的規律,也是畫面組接最基本的依據。具體來說,“生活邏輯”又有四個方面的內含:一是情節發展的邏輯。新聞事件的發生和發展有其嚴密的邏輯鏈條,而電視新聞的前期拍攝是分鏡頭進行的,某種程度上是對這種邏輯鏈條的破壞:后期的編輯就是要把被破壞的這種邏輯鏈條修復過來,因此畫面的組接只有緊緊圍繞事件發展的邏輯主線進行,才能還原新聞事件的本來面目。二是要保持前后主體動作的連貫性。三是準確表現人物事件存在的邏輯關系,比如因果關系、對應關系、沖突關系、平行關系等。四是時空轉換的邏輯性。事件的發展總是與時空聯系在一起,因此畫面的組接必須對時空結構進行合理準確的處理,不能因組接手段而影響實際時空的可信度。要注意在整體的時空結構中,時空可以交錯、倒置,但在具體的段落組接上,必須保持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連貫性。而“觀眾欣賞的心理邏輯”強調的是畫面的組接要能讓觀眾看清楚畫面的內容、對于電視新聞的關鍵信息一定要交待清楚、通過延長和延續畫面的長度來滿足觀眾情感共鳴時的需求?!八囆g表現的邏輯”是指除了敘述電視新聞的事實之外,畫面的組接往往還有編者某種藝術表現的需要,或者要表達某種情緒和情感。如象征、隱喻等蒙太奇表意功能的體現,比如視覺節奏的運用等等,都需要編者在畫面組接時加以考慮。
(2)、匹配的原則。所謂畫面的“匹配”是指上下相連的兩個畫面中,同一主體所處的位置要保持一種邏輯關系上的空間統一性,使得兩個畫面連接在一起時產生自然和諧的關系?!爱嬅娴钠ヅ洹弊罨镜囊笫谴_保景別的匹配、方向的匹配、影調色調的匹配。下面就這三個方面作具體闡述:一、景別的匹配。它強調的是景別變化要有漸進性。這個漸變性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相鄰景別的組接不能忽大忽小,比如遠景緊接特寫,因為這種巨大的反差,給人“跳”來“跳”去的感覺;另一個是說如果畫面的主體相同,則要注意讓相鄰的景別有較為明顯的變化,比如從全景到近景就較為合理,原因前后相鄰的景別的明確變化既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也保證視覺的連貫性;假如從全景接到中景的話,則讓人感到畫面變化不明顯,似乎后一個畫面在重復前一個畫面,讓人感覺到這兩個畫面不是有意識的切換,而是在原地“抖動”。這種情況又稱“同景別跳動”。解決“同景別跳動”的方法既可以通過拉開相鄰景別的辦法,也可以插入一個相關內容的畫面來過渡。通過以上漸變性的兩個重點的分析,我們知道畫面的景別的變化通常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變化太小,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二、方向的匹配。方向的匹配要求畫面組接時應注意兩點:一是應保持與畫面中主體運動方向或對應關系的主體之間視線的一致性;一是要調節好主體運動方向未變,但拍攝的運動方向發生了變化。事實上,后面一點就是通常所說的“越軸”。它是由于拍攝方位的變化而造成的畫面中主體運動方向與主體實際運動方向相反的情況?!霸捷S”鏡頭造成主體空間的關系的混亂,因此我們在拍攝時既要特別注意,同時后期編輯中對于出現了“越軸”的情況,應在加以彌補。通常是在“越軸”的前后畫面之間插入適當的鏡頭作過渡以緩和畫面中主體運動的自相矛盾給受眾心理所造成的困惑。適于做越軸過渡的鏡頭有:沒有明顯方向感的中性鏡頭、能引起觀眾暫時性轉移注意的特寫鏡頭、能重新確定空間關系的全景鏡頭、有主體運動變化趨勢的鏡頭、插入與運動主體有關的事物的反應性鏡頭等。三、影調色調的匹配。影調色調的匹配一方面是指畫面在組接中要注意光影與色彩的真實性,注意不要偏色。對出現色彩的失真的畫面,要盡量進行修復或彌補。另一方面是保持影調和色調大體的接近性和統一性。通常一組色調、影調反差太強的畫面,不僅在視覺上有生硬和不連貫的感覺,而且也影響內容的表達。
四、畫面組接的基本方法
(1)確定畫面的剪接點。畫面的剪接點就是兩個畫面相連接的點。它是在形式上確定畫面可以連接的因素。最佳的畫面剪接點是當觀眾已把畫面內容看清楚就及時進行切換,來保持不斷地傳遞出新的信息。畫面的剪接點選擇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內容表達的連續性、鏡頭轉換的流暢性、節奏風格的和諧性以及觀眾的收視的習慣和心理。
(2)電視固定畫面及運動畫面的剪接。電視畫面有固定畫面與運動畫面兩類?!肮潭ó嬅妗笔侵笖z像機的機身、機位、鏡頭的焦距都不變所拍攝的片斷。畫面內的主體或靜或動。而“運動畫面”是指攝像機的機身、機位、鏡頭的焦距都有一定變化所拍攝的片斷。下面我們就固定畫面之間、運動畫面之間、固定畫面與運動畫面之間的組接技巧進行概括。
1引言
型鋼混凝土結構構件具備諸多優勢,比如:受力性能好、截面尺寸小、抗震性能好、自重輕等,在石油化工結構設計中具備很優越的應用價值。在型鋼混凝土結構設計過程中,需要明確方法,遵循《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規程》《型鋼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等[1]。此外,還有必要通過構件的實際受力情況,對設計進行優化。總之,由于型鋼混凝土具備很好的應用價值,所以對其應用進行探討意義重大。
2工程實例分析
在石油化工焦化裝置中,焦炭塔框架屬于核心構筑物,操作重量大,裝置支座位置及井架總高度偏高,通常情況下會有焦溜槽以及樓梯間附帶。整體結構體系較復雜,設計存在一定難度。以某煉油廠為例,其工程延遲焦化裝置焦炭塔框架屬于兩塔結構,焦炭塔單塔自重達4300kN(430t),塔外徑為9690mm,單塔最大高度為41.3m。水焦工況最大操作介質為3040t,滿焦工況焦炭量達到1150t。該工程所處場地在地面上10m位置的基本風壓為0.5kN/m2,地面粗糙度為B類,抗震設防裂度為7度,工程場地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2]。從框架設計來看屬正常,但在結構空間利用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建議:(1)盡可能控制主要構件截面,使整體平面布置的需求得到有效滿足;(2)確保塔體下方具備充足的空間,能夠設置冷焦水過濾器1臺和別的附屬操作框架;(3)在塔體下方框架位置,有必要對全封閉設備操作房進行合理設置;(4)確保型鋼混凝土結構能夠合理、科學地應用,進而發揮型鋼混凝土結構的作用。
3型鋼混凝土結構的選擇以及模型的計算
3.1結構選擇
對于上述工程的焦炭塔框架設備支承部分來說,為典型的塔型設備基礎,即:兩塔板式框架聯合塔基礎,一共有3層,高為27m,縱向連續兩跨2.5m×2,橫向為單跨12.5m,出焦井架標高為27~117m,屬中心支撐鋼結構框架。
3.2模型計算
在設計中,所使用的是有限元分析軟件STRAT,在利用該軟件進行計算過程中需由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操作,以確保計算值的精準性。同時,在焦炭框架選擇上,選擇高聳組合結構,在建模分析過程中,有必要對下部混凝土框架和上部鋼結構的共同作用充分考慮,以此有效模擬結構的具體情況。對于完整的焦炭塔框架模型來說,需具備:①混凝土框架柱;②井架鋼結構梁;③混凝土框架梁。此外,利用厚殼單元模擬混凝土頂板,利用薄殼單元模擬設備塔體。
4荷載組合與截面設計
4.1荷載組合分析
根據相關設計規范要求,對焦炭塔框架設計需根據承載能力極限狀態最不利的效應組合加以設計。因此,兩塔結構設計時的荷載組合為:(1)正常操作工況下:1.2永久荷載+1.0×1.3×(介質荷載+活荷載)+1.4×風荷載;(2)停產之前:1.2永久荷載+1.0×1.3×(介質荷載+活荷載)+1.4×風荷載;(3)停產檢修工況下:1.2永久荷載+1.0×1.3×活荷載+1.4×風荷載;(4)地震作用下:1.2×[永久荷載+0.5×(介質荷載+活荷載)]+1.3×水平地震荷載+1.4×0.2×風荷載[3]??傊韬侠矸治龊奢d組合,以此為進一步截面設計以及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提供保障。
4.2截面設計分析
截面框架柱、框架梁的設計內容如下:1)框架柱設計。在設計初始階段,如果外在條件全部一致,為了使框架柱截面的尺寸得到有效保證,可選擇2種框架柱截面尺寸,通常會選擇1個大柱尺寸,即:2500mm×2500mm規模;同時選取1個小柱尺寸,即:1800mm×1800mm規模,根據計算結果,采取對比的方法最終選擇適合本工程結構的合理尺寸。在外在條件一致時,大柱和小柱模型需采取分別進行計算的方法。由于會受到框架柱截面尺寸差異的影響,進而使結構剛度存在很大的差異。針對此類情況,需要利用地震組合工況控制好設計結構。從實際經驗來看,小柱模型在剛度上偏小,在柔性上較好,基于同樣風載或者地震條件作用之下,結構內力偏小,便于為構件截面設計提供有利的條件。2)框架梁設計。對于框架梁來說,因受到工藝設計需求的影響,加之標高相對明確,使得調整的空間偏小。在梁截面上,一般選取為1500mm×2500mm。在對梁截面剛度進行合理增多的條件下,能夠使框架柱的反彎點位置得到有效控制,進而使框架梁設計彎矩的要求得到有效滿足?;诳蚣芰簝炔繉型鋼進行設計,能夠和框架柱內型鋼柱之間組合成為內框架體系,從而使結構的整體性得到有效提升[4]。此外,框架頂板屬于設備的支座層,起到承載塔體荷載的作用,在頂板中間部位需設置型鋼斜梁,并采取STRAT計算結果提取內力,對厚板配筋進行計算??偨Y起來,在設置斜梁的條件下,能夠使頂板的受力得到有效改善,同時使傳力路線得到有效簡化。
5結語
本次研究結合實際工程案例,對型鋼混凝土在石油化工結構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在了解工程實例的條件下,需選擇合理的型鋼混凝土結構,并通過模型的計算,進一步分析荷載組合,然后在截面設計過程中,注重框架柱的設計和框架梁的設計??傊瑢τ谛弯摶炷两Y構來說,對型鋼和混凝同受力的特性加以應用的條件下,使混凝土的抗壓性能以及型鋼的抗彎性能得到有效展現,進而使結構的延展性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在合理應用型鋼混凝土結構的條件下,能夠提升結構空間的利用效率,進而使實際生產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作者:冉艷華 單位:中海油山東化學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陳燕,何夕平,馬樂樂.各國規程對型鋼混凝土梁抗彎承載力計算對比分析[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J],2016(3):24-29.
【2】孫宇,鄭巖,胡勇剛.延遲焦化在煉油工業中的技術優勢及進展[J].石化技術與應用,2012(3):260-264.
【3】蘇君超.焦炭塔框架阻尼比的取值[J].石油化工設計,2014(4):15-18.
【4】宋桂珍.鋼結構防火涂料在石油化工裝置中的應用[J].技術與市場,2011(6):175.
【5】靳鐵鋼.輕型鋼結構設計問題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33):11-12.
【6】張金法.門式剛架輕型鋼結構設計及施工中一些問題和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2):46-47.
【7】唐國昱.型鋼混凝土結構在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2(21):93.
【8】JasimAliAbdullah.鋼管混凝土和套管混凝土短柱的抗剪強度和性能分析[J].鋼結構,2010(3):156-157.
【9】劉巨保,許蘊博.基于GB50341標準設計的立式拱頂儲罐弱頂結構分析與評價[J].化工機械,2011(4):96.
1.1食羊文化傳統
羊,作為最早被人類成功馴養的家畜種類之一,人的貢獻在衣食住行乃至祭祀方面都有著突出體現,而最重要的應屬飲食方面。食羊的傳統古來已有,先民們很早就捕獵野羊為食物,羊被馴養為家畜之后,更是為人們提供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吨芏Y?天官》中有記載:“春行羔豚,膳膏香”;《禮記?月令》也記有:“仲春之月”,“食麥與羊”;“醫食同源”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傳統,先人們在用羊來滿足口腹之需的同時,也不斷發掘出了羊肉的藥用功效。東漢名醫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中記有“當歸羊肉生姜湯”能治療血虛寒疝等疾病;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羊肉甘熱無毒。食之肥軟益人,治冷勞山崗疾痢,婦人赤白帶下,療筋骨急強,虛勞益氣,利產婦”。羊肉的祛風驅寒功效看似與三伏天的暑熱格格不入,實際上夏日候濕熱,人們食欲減退,體內積熱,在這樣的時候吃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不僅使人胃口大開增強食欲,同時也能促人發汗,以熱制熱,驅散體內濕毒,補虛健體,對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及高溫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胺蚬潯笔逞?既是對羊肉本身鮮美味道的追求,同時也是對羊肉藥用功效的充分利用。
1.2地域文化內涵
2.替代品的威脅兩個企業即使不屬于同一行業,但其所生產的產品也有可能互為替代品,存在競爭關系,這種競爭關系也會影響行業內部的企業盈利水平。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尤其是計算機與互聯網的盛行,使得電視節目的生存與發展受到了極大挑戰。從節目本身來說,每檔節目推出后,幾乎都有相應的網絡視頻更新,這使得人們不再需要按照電視臺的播放時間進行觀看,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因此,只有通過更好的營銷體系,吸引更多觀眾,才能確保收視率的穩定。就娛樂方式而言,相比守在電視機前,年輕人更傾向于網絡世界。再加上近幾年“健康娛樂”的觀念深入人心,許多人開始選擇戶外鍛煉來娛樂身心,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電視節目的市場需求。
3.賣方議價能力賣方的議價能力通過影響企業成本而對企業盈利產生影響。在供求關系中,賣方可以降低單位價值質量或提高投入要素價格,從而影響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而賣方的議價能力又取決于其持有的要素是否在企業生產中占決定性地位,占的比例越大,具有的議價能力越高。電視節目的賣方市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版權的購買等潛在市場,一部分是制作、拍攝等所需物資和條件的顯在市場。顯在市場的議價幅度較小,而且易于控制。潛在市場的議價能力很強,同時也對電視節目起關鍵作用?!栋职秩ツ膬骸焚徺I了韓國MBC電視臺的《爸爸!我們去哪兒?》的節目版權。每期節目有40個機位,工作人員要100多人,素材有1000個小時。其中的潛在與顯在市場的議價能力,都會對節目的盈利程度產生影響。
二、電視節目營銷策劃的探索
電視節目做得成功與否,不僅是由其實際內容決定的,還需要精心策劃品牌營銷,從而提升電視節目的影響力?!栋职秩ツ膬骸房梢运愕蒙?013年第四季度娛樂節目中的最大獲利者,在取得收視新高的同時,也獲得了很好的盈利,這與其成功的營銷手段是分不開的,下面對其營銷思路進行分析,以借鑒成功之處。
1.網絡時代AISAS營銷模式的成功運用企業傳統的營銷模式多為AIDMA,即Attention(注意),Interest(興趣),Desire(欲望),Memory(記憶),Action(行為)。進入網絡時代后,新的側重于網絡的營銷模式逐漸取代了原有模式。AISAS營銷模式強調網絡時代互聯網宣傳的重要性。《爸爸去哪兒》正是成功運用了這種新型營銷模式?!栋职秩ツ膬骸氛降顷懞闲l視之前,由于收視率未知,除了在湖南衛視有部分宣傳外,并未展開大肆宣傳,更多的是通過其官方微博進行宣傳。節目開播當天的新浪百度搜索量還只有7萬,新浪微博的熱議度在18萬,隔天百度搜索就飆升到了62萬,新浪熱議度也創了新高。隨著節目的播出,各個嘉賓的粉絲量持續走高,關于節目的微博轉播量巨大,無疑是對節目的最好宣傳。在第一季節目完美收官以后,《爸爸去哪兒》團隊依然沒有放松網絡宣傳。從第二季的播出時間、節目形式到邀請嘉賓均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每一次新消息的,點擊量和熱議程度都會掀起波瀾。在第二季的播出過程中,節目組又利用剪輯預告片為觀眾留下懸念,進一步引發了微博等交流平臺中粉絲對節目的大討論。這種大面積的信息交流與傳播,就是電視節目營銷的最好手段。
2.與相似品牌的成功攜手電視節目的成功與贊助商的口碑往往是密不可分的。選擇與節目契合的冠名商與贊助商,對于一檔電視節目來說極其重要。盡管節目開播之前出現了贊助商臨時撤資的插曲,卻也給了節目組與合作商再次互選的機會。“沒有媽媽的關心,999感冒靈幫你貼心守護”,是節目的冠名商針對該節目作出的廣告語,與親子真人秀的節目性質完全貼合。節目的大熱,也為該冠名商的口碑與認知提供了極大助推。包括后來加入的思念水餃、英菲尼迪等贊助商,無一不是在打溫情居家牌,以求與節目最大程度的契合。與此同時,贊助商還在終端銷售點設立節目相關活動,及時更新微博、微信,配合節目推進,在提升自己品牌知名度的同時,也是對節目最好的宣傳。
3.相關品牌節目、游戲等的聯合推出一檔電視節目的推出,僅僅依靠自身的宣傳有時會顯得勢單力薄。如果可以進一步開發相關的節目和游戲,進而形成一個體系,電視節目的宣傳工作就會顯得游刃有余?!栋职秩ツ膬骸氛呛芎玫刈プ×诉@一點。《爸爸去哪兒》在第一季結束以后,拍攝了同名電影,并在大年初一歡樂上映,創下了影院上座率新高。在第一、二季的中間空檔期推出一部電影,使得《爸爸去哪兒》并未走出人們的視線,為第二季的播出造足了勢。另外,爸爸去哪兒系列益智游戲的推出,是節目營銷的另一種手段。相對于電影短期能吸引大量觀眾,但作用時間短的情況,游戲可以說是為節目做綿延不斷宣傳的好方法。游戲的受眾還是集中在中青年身上,而這個年齡段在網絡平臺的交流也相對頻繁,可以說也是對節目的另一種潛在宣傳力量。游戲的推出激發了這一潛在的宣傳力量,為節目的營銷提供了新的幫助。
4.嘉賓觀眾的良好互動電視節目上映前后嘉賓與觀眾的互動,是提高節目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栋职秩ツ膬骸吩诓コ鲋埃仁桥e行了一場首映觀影禮,嘉賓與觀眾親密互動,為節目的良好收視率奠定了基礎。節目播出中,又接受《快樂大本營》、《老爸老媽看我的》等節目的邀請,與觀眾分享節目錄制中的點滴趣事以及育兒經驗,這是對節目的進一步宣傳與營銷。第二季節目開機之前,《快樂大本營》做了幾期關于親子類的節目,進一步引發了大家對第二季嘉賓的猜想與熱議,為第二季節目的推出賺足了眼球。第二季拍攝過程中,《快樂大本營》又邀請第二期嘉賓逐一登場,與大家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檔節目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嘉賓觀眾互動方案,成功推動了節目的營銷。
一、寶潔公司概況
寶潔公司創立于1837年,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之一。寶潔公司全球雇員近十萬,經營300多個品牌,暢銷160多個國家。如此龐大的快速消費品帝國,是什么指引著寶潔人走過160多年的歷史,經久不衰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寶潔的企業文化。而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包括很多內容。這里就從企業文化的層次來看寶潔企業文化。
二、寶潔企業文化
(一)物質層文化
1、多品牌戰略和優質服務
寶潔公司擁有300多個品牌的日用消費品品牌,在全世界160多個國家設有工廠。寶潔生產和提供世界一流的產品和服務,以美化消費者的生活作為回報。寶潔人用產品的品牌打造企業文化的內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品牌就是一個企業的形象代表甚至可以代表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寶潔實行的是多品牌戰略與單一品牌延伸相結合的橫向縱向均衡發展的戰略。寶潔大中華區客戶生意發展部總經理柯興華先生表示:“多品牌戰略與單一品牌延伸策略便于企業形象的統一,資金、技術的集中,減少營銷成本,容易被顧客接受?!边@樣相結合的品牌戰略才能讓寶潔既能穩定市場份額,又能擴大開發新的市場,還能降低企業成本。
2、人性舒適的辦公環境
寶潔的辦公環境非常的人性化。為了給每一位員工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寶潔公司全方位的為員工服務。每一層辦公室都有不同的主體顏色,非常有特點。有彌漫著濃郁果香的水果吧,全天開放。另外大會議室在下班后就成為大家的瑜伽房。還有按摩室,健身房都是為寶潔員工的準備的人性化的服務。
(二)行為層文化
行為層文化是指員工在生產經營及學習娛樂活動中產生的活動文化。其中包括了企業的行為規范、人際關系、企業公關策劃及規范、服務行為規范。在寶潔的pvp里面明確地寫著:創新是我們成功的基石,我們重視公司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發展,我們珍惜個人的專長,我們力求做到最好,互相依靠、互相支持的生活方式。每一句話都體現寶潔員工嚴于律己的特點。寶潔將人的發展和進步列為公司的重要使命,所以寶潔的行為層企業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寶潔人文化。
(三)制度層文化
1、內部提拔人才的用人制度
寶潔的一位前任CEO尼爾·邁克爾羅伊說到:“我們培養未來管理人才的工作年復一年地進行,不論景氣與否?!耙皇沁@樣做,若干年后,我們就會有斷層,而我們承受不了斷層。”在寶潔的管理層基本上看不到空降兵。那么寶潔為什么選擇了內部培養這人才這種成本最大的方法?因為寶潔是一家尊重和培養人才,并且依靠文化才傳承而續存的公司。寶潔尊重每一位員工,認為公司的利益與員工休戚相關。這使得每一位員工都很有歸屬感,忠誠的為寶潔工作。
2、直接經理制度
如何讓一位新進的寶潔人真正理解到寶潔的企業文化,光靠背誦寶潔PVP里面那短短的幾百個字是不夠的。所以寶潔建立起了直接經理制度。每一位員工,從初進公司,就開始接受直接經理的指導。隨著職位的變遷或者提升,其直接經理可能會改變,但是絕對不會因此而廢止。每一位員工的直接經理都負有業務教習和督導的責任,并且,直接經理要通過平時工作中的交流,將已經融入自己血液的寶潔文化,慢慢的影響和傳播給自己的員工。最終這種直接經理制度為寶潔建立起一種互相影響并且緊密結合的文化體系。使得寶潔人緊緊的團結在一起。
3、人才激勵制度
寶潔公司為每一位員工都提供完善并且有競爭力的薪資體制,還有各種基本福利政策,如住房福利、醫療福利、福利保險。赫茨伯格在其著名的“雙因素理論”中提到。雙因素有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只有激勵因素才能真正起到對員工的激勵作用。以上提到的這些都只是一些人才激勵中的保健因素。而寶潔給員工的激勵因素是非常人文化的。包括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激勵。在物質上,寶潔公司推行員工持股計劃。一般的企業基本上是推行骨干級的員工持股計劃。然而寶潔則更創新一些。寶潔的所有員工都可以購買公司境外股票,這樣可以激發全體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在精神層面上,最基本激勵的是對員工的尊重和認可,進行會議表彰,發放榮譽證書。同時寶潔為員工們提供免費的咨詢教育服務,進行親情化管理。
(四)核心層的精神文化
寶潔的核心精神文化是誠實正直,彼此信任,主人翁精神,領導才能,贏的激情。誠實正直要求員工要為人正直,不欺騙,一心為公。彼此信任要求每員工要相互信任,并且在得到別人的信任時,要值得被信任。主人翁精神要求員工把公司看成自己的事業,嚴格要求自己。領導才能要求員工敢想敢做并且能成。贏的激情要求員工積極主動,為了贏得勝利總是充滿激情。在寶潔,這樣的核心精神文化四處可見,案例剖析,不斷影響和傳播。于是每一個寶潔人都能將之印在腦海,銘記于心。其實像這樣的核心精神文化很多大型的外企都有。只是寶潔對于這樣的文化執行和傳承得特別的徹底,所以才有這樣驕人的成績,成就了寶潔人,成就了寶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