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6:34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幼兒園體育活動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那么怎么在幼兒期對孩子實施品德教育呢?根據我多年的教育經驗,總結如下:
一、教師要尊重孩子,樹立現代兒童觀一、教師要尊重孩子,樹立現代兒童觀,要有強烈的滲透意識。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就該樹立這樣的觀念: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以及各個環節都滲透著德育的因素。幼兒園中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例如在美術活動中,老師有了德育的意識,就會不但注重對幼兒構圖技能技巧的培養,更要注重培養幼兒與其他小朋友團結協作的品德和良好習慣,如果沒有良好的繪畫習慣,繪畫的水平也就難以提高。作為跨世紀的幼兒教師,我們要體察孩子的感受,尊重和信任孩子,從而培養幼兒的自尊和自信,并且保護和利用孩子的同情心,培養他們的善良品質,還要保護幼兒的羞愧和內疚感,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笆澜缟蠜]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更何況是人,我們幼師應視每個孩子為完整的具有獨特個性的人,密切同孩子交往,聆聽孩子的心聲,注重孩子人格的全面發展。
二、有時要注重自身形象,言傳身教,促進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在日?;顒又袧撘颇貙τ變哼M行德育,要結合每個活動的特點進行滲透。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怎樣才能將德育有機地滲透到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去呢?我認為最主要的是應當結合每個活動的特點。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瑣碎的。在潛移默化之中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對幼兒進行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規。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園孩子年齡小,可塑性強,我們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規,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老師每天在門口迎接幼兒入園,見到孩子面帶微笑問聲早上好,這時孩子會微笑回敬您老師早上好,久而久之,是孩子養成講禮貌的行為習慣。
四、把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一日教育活動中,重視教育環境的滲透作用。
由于幼兒的思維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須直觀、形象、具體才容易為幼兒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蘿卜”的故事或圖書教育幼兒團結友愛,通過體育游戲培養幼兒組織紀律和集體榮辱感,通過規則游戲體驗各種規則的重要性,通過區角活動使幼兒學會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從而學會正確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讓幼兒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習慣,加深與同伴的感情體驗和認識上的共鳴,逐漸學會協調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在集體活動中,幼兒應學會相互謙讓,互相幫助,友好相處。教師還應做個有心人,留心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種行為,針對不同問題,采取集體或個別的方式進行指導、糾正,適時提醒孩子按正確的規則去做,使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得以鞏固。
五、如何促進兒童能得到自然的發展。
孩子們不僅沒有多余的力量,甚至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滿足大自然對他們的要求;因此,必須讓他們使用大自然賦予他們的一切力量,這些力量,他們是不至于隨便濫用的。一切身體的需要,不理是在智慧方面或是體力方面,都必須對他們進行幫助,彌補他們的不足。
再給他們幫助的時候,應當之限制在他們真正需要的時候才幫助他們,決不能依從他們胡亂的想法和沒有道理的欲望,因為,胡亂的想法不是自然的,所以即使不使它實現,也不會使孩子們感到難過。應當仔細研究他們的語言和動作以便在他們還不知道佯裝的年齡時,辨別他們哪些欲望是直接由自然產生的,哪些是由心里想出來的。這些準則的精神是多給孩子們以真正的自由,好讓他們養成駕馭他人的習慣;讓他們自己多動手,少要別人替他們做事。這樣,盡早讓他們做事,把他們的欲望限制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他們就會嘗到力不從心的事情的苦頭了。
六、合理運用評價,強化良好行為,消退不良行為,使其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幼兒年齡段的特殊性決定了幼兒生活范圍僅限于幼兒園和家庭兩者之間,這兩者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對其身心發展都產生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以往的幼兒教育中人們只看到了幼兒園的重要作用,卻忽視了家庭因素的影響。隨著近年來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幼兒教育單靠幼兒園一己之力是不夠的,必須在家庭的輔助教育才能實現幼兒教育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家長作為影響幼兒成長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其參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程度等,都直接關系著幼兒園教學質量的高低。為此,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家長參與問題必須引起幼兒教育界的高度重視,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來對家長參與幼兒園教學研究體系進行不斷的完善。
一、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家長參與存在的問題
小朋友對于家長的依賴,使得在開展幼兒園教學活動時,迫切需要家長參與其中。但是,根據本文的調查和研究得知,很多幼兒園教學活動在開展時,家長參與的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非常有限
目前,由于社會壓力比較大,通常需要孩子的父母都出去工作,所以陪伴孩子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幼兒園教學活動為了更好地促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因此會經常組織一些親子活動。但是由于工作日,家長無法請假來陪伴孩子,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孩子對家長的不信任,從而導致孩子對家長的感情逐漸疏遠;第二,很多家長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家長沒有接送孩子去幼兒園;有些甚至在幼兒園教學活動結束后就匆忙離開,而且還有很多家長忘記答應孩子參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等等。
(二)家長參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深入程度不夠
家長需要充分參與到幼涸敖萄Щ疃中,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然而,目前很多家長參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深入程度還不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很多家長的工作時間較長,沒有周末雙休,也沒有節假日,而且很多家長都是在其他城市上班,往返參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路程和時間都比較長,所以這些家長往往缺席幼兒園教學活動,造成參與程度遠遠不夠;第二,很多家長雖然知道自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普遍認為,將孩子送往幼兒園進行學習,幼兒園就有義務將孩子教育好,而自己可以不參與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只需要在家庭生活中陪伴孩子即可。這些都是家長參與幼兒園教學活動不夠深入的原因,從而影響了孩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表現,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家長參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缺乏計劃性
很多幼兒園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雖然邀請了家長參與進來,但是明顯地感受到家長在參與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計劃性,整個參與過程顯得較為匆忙和混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很多幼兒園在邀請家長參與教學活動時,都是提前一段時間通知家長,但是很多家長的回復是無法確定是否參加,從而對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安排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第二,很多幼兒園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家長沒有給出任何的意見,從而導致很多幼兒園自行安排教學活動,并沒有家長參與到其中,從而使得家長只需要出席相關的幼兒園教學活動,并沒有提前準備什么,導致與孩子的溝通和互動行為較少。
二、幼兒園教學活動家長參與的完善對策
綜合以上的論述,家長參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程度不夠深入,次數也比較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乏家長的陪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開展,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需要不斷地完善幼兒園教學活動,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幼兒園與家長的合作
幼兒園能夠為小朋友的成長提供一個開放的公共環境,小朋友可以在其中認識很多朋友;家長在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中也扮演者著重要的角色。所以,為了更好地促進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需要不斷促進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合作,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小朋友的健康成長。為此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使得家長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小朋友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能夠盡量參與到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親眼見證小朋友的健康成長;第二,幼兒園在舉辦親子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對小朋友的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盡量將教學活動安排在周末,能夠讓家長充分參與進來,提高小朋友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增加他們之間的感情,有利于小朋友的健康成長。例如,幼兒園可以通過向家長發送邀請卡的形式,在周末建立“親子活動周”讓家長與自己的孩子以小組形式,與其他家庭小組進行默契值、機智問答比賽,并制定最佳親子獎、最佳家庭獎、最佳爸爸或媽媽獎,在培養幼兒活動參與能力的過程當中對家長參與幼兒園教學表現予以鼓勵。
(二)要促進家長參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深度
為了更好地促進小朋友的健康成長,家長僅僅參與到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促進家長參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深度,為此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幼兒園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與家長進行充分地交流和互動,選擇同時適合家長和小朋友的教學活動,進一步促進家長與小朋友的互動,更好地體現教學效果;第二,可以建立教師與家長交流的平臺,例如:利用目前的微信或者QQ群等,讓教師和家長參與進來,使得家長能夠與教師進行實時地交流,一方面:能夠幫助教師組織相關的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相關情況;第三,要充分考慮到小朋友家長的狀況,分批開展幼兒園教學活動,能夠使得教學活動適應大多數家長的情況,從而可以更好地促進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進一步發揮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小結
總之,幼兒階段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對家長具有極強的依賴性。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無論是在幫助幼兒擺脫其對自身的依賴心理,促進其更好的融入幼兒園集體,體會入園的樂趣,還是對幼兒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增進自身對幼兒的了解等方面都起著極為積極的作用。為此,從幼兒園的角度來講要加大對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重要意義的宣傳,并對其參與方式進行積極引導和計劃。作為家長來講,努力克服自身困難,積極主動配合幼兒教師的引導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教師和家長的雙方努力之下,實現幼兒教育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先珍,于冬青.家長參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