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25:26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詞匯學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3)06—0109—02
一、有關學術詞匯研究
學術詞匯是一種獨特的詞匯,這種詞匯主要出現在各種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學術研究類文體中,在其他文體中出現的頻率較低,這類詞匯是學習研究必不可少的內容。對于英語學術論文,只有有效掌握與之相關的學術詞匯才能更好地閱讀英語學術論文,研究英語學習論文,我們要分析哪些是經常出現的學術詞匯,哪些是較少出現的學術詞匯,在學習研究中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效進行學術詞匯學習與研究。
比如,在英語的學術類文章中經常出現的學術詞匯有attribute, capacity, differentiate, explicit等不同詞匯,這些詞匯在英語學術論文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學習者只有對諸如此類的學術詞匯準確把握,才能有效克服英語學術論文的閱讀障礙。這種具有特殊作用的學術詞匯并不是現在才在英語學術論文中出現,它們早在七十多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有研究者發現,在七十多年以前,在各個領域的學術論文和學術研究中就有一些學術詞匯在文本中頻繁出現,這些詞匯對于不了解它們的學習者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成為閱讀學術類文本的最大障礙,但它們在學術文本中普遍存在著。它們不能被稱為高頻詞,研究中為了區分兩者的不同性,把這些在學術文本中普遍存在的詞匯稱之為半技術性詞匯(sub- technical vocabu-lary)、框架性詞匯(framewords)、專業非技術性詞匯(specializednon- technical vocabulary)或者學術性詞匯(academic vocabulary),這是學術詞匯在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下的不同稱謂。Nation根據詞頻( frequen-cy)研究的不同內容,根據詞匯出現的頻率與出現的不同場合,把英語詞匯分成不同的類型,這些詞匯有高頻詞匯(high- frequencywords)、學術詞匯(academicwords)、專業詞匯(techn-icalwords)和低頻詞匯(low- frequencywords)。
二、有關學術詞匯表的研究
Coxhead對語料庫進行了較為系統完整的研究,在對語言庫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分析整合編制成了學術詞匯表(AcademicWordList) ,又簡稱AWL, 在語料庫中,有3513330個詞標, 這些詞標是從四個學科產生的,這些學科包括人文、商業、法律、理科, 共分28個專業, 共有414個文本。詞匯表是由詞族組成, 這些詞族是按照字母的先后順序排列的,這些單詞后都有字表,表明單詞的所處的位置,在這些詞族中,每個詞族又有基礎詞以及它的曲折形式和派生詞組成,就像concep-tion, concepts, conceptua,l conceptualisation, conceptua-lise都收錄在concept這個族里。RANGE軟件詳細記錄了詞族的情況,Coxhead的AWL一共有570個詞族, 這些詞族的數目相當龐大,按照詞語在英語學術論文中出現的大小,這些詞族又包括有十個字表,而子表1是指這些詞匯是在Coxhead語料庫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族, 其他的字表就是在此基礎上演化出來的,在一至九這九個子表中,每個字表都有六十個詞族,而子表十則有三十個詞組,這些詞匯的數量是相當可觀的,在學術語料庫中有百分之十的詞標是在這十個子表中的。因此,可以說, Coexhead的AWL對于英語教學意義重大,同時也能促進AWL的快速發展。在學術詞匯學習匯總我們要有效了解這些內容,使學術詞匯學習更為便捷,有效閱讀研究英語學術論文。
三、關于語料庫的研究問題
語言證明是大多數語言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只有通過語言證明才能保證語言學研究的科學與準確。在語言證明中語料庫則為之提供重要的保證。在語言學研究領域,語料庫起著重要作用,它是語言學研究的實例證明,為語言學研究提供研究素材和研究依據,同時也為語言學研究提供科學有效的量化標準。即使語料庫語言學只是一門新興學科,但是,它的地位和重要價值,在語言學研究方面已經凸顯出來。在語料庫的幫助下,關于語言的本質,語言的構成以及語言的功能等問題的研究就能較為科學,語料庫為這些研究提供真實的例子和量化的數據,這樣關于這些內容的描述和研究就有了依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單憑語言學家對于語言的直覺進行描述研究,最大限度地保證語言學研究的科學準確性。在這個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語言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現代化工具,在計算機的幫助下語言學家可以借助各種語料庫構建軟件快速構建他們在研究過程中所需要的語料庫,也可以通過計算機中的語料庫軟件分析在研究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數據,并進行檢索信息,提取信息服務,為語言學研究鋪平道路。因此,建立語料庫對語言學研究作用重大。
四、關于語料庫的設計與學術詞匯研究
1.語料庫設計的豐富多樣對學術研究的價值
在語料庫設計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證語料庫的豐富多樣性,只有豐富的語料庫才能在學術研究的各個領域充分發揮作用,語料庫的研究主要是為了分析不同學術領域學術詞匯的使用情況,分析學術詞匯的使用規律,以保證學術詞匯能夠更快更好地被人們掌握。同樣,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語料庫中豐富的學術詞語的掌握能夠對學術文章有效解讀,對學術問題有效分析。學術詞匯都有自己的使用規律,并不是無序混亂的,我們重點要掌握這些使用規律才能有效掌握學術詞匯。語料庫的設計要豐富多樣,在語料庫中要涉及不同的文本,多樣性對文本解讀是很重要的,語料庫的設計原則就應保證其多樣化,保證學術詞匯的豐富性。
2.語料庫的研究工具
語料庫的研究要借助Range軟件,這種軟件可以對詞匯的使用頻率進行有效分析分類,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需要通過對詞匯使用頻率的分析來研究學術詞匯的使用規律,對學術詞匯進行有效研究。學術詞匯的出現頻率是指學術詞匯在學術文本中出現的次數以及出現的規律,就英語學術詞語而言,這種研究可以為英語教學提供方便,為英語單詞表的制定提供數字基礎,語料庫以及其中的學術詞匯研究對英語教學和英語學術研究作用重大。
3.學術詞匯的詞頻研究
在實際工作中,研究者無論是在選擇字典的詞條還是在建立單詞表時都要研究詞匯出現的頻率問題,也就是詞頻,學術詞匯研究也要講究詞頻。在學術詞匯研究中,詞頻是一種有價值的客觀存在,能夠有效說明學術詞語的使用情況,對學術詞匯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在學術詞匯中一些高頻詞會引起學習者對它們的有效關注,而一些低頻詞學習者則不會對它們過度關注,這些低頻詞匯的使用情況直接決定著文本聽、說、讀、寫的難易。因此,無論是研究者還是學習者,學習掌握學術詞匯進行有效的英語學術論文的閱讀,都需要對這些低頻詞匯有所掌握,在閱讀文本中,低頻詞的出現也會影響閱讀者的閱讀速度,從而影響信息的傳達速度。我們在研究中要注意這個問題,對低頻詞匯加以總結。
總之,學術詞匯學習是很重要的,它在課程設置,英語學術論文閱讀,英語學術研究,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詞匯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語料庫中通過分析研究我們要知道哪些詞匯是應該掌握的,哪些詞匯對英語學術論文的研究和學習是有利的。我們知道不同學術背景的學習者在學術詞匯學習運用方面也是不同的,我們要用不同的方法學習不同的學術詞匯。
[參考文獻]
詞匯是語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一種語言依靠它的詞匯,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組成有意義的語篇。詞匯的重要性,正如wilkins(1972)指出的那樣:“要是沒有語法,很多東西無法表達。要是沒有詞匯,什么東西也無法表達”。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掌握所學語言的詞匯,是提高外語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英語的全部詞匯有一百多萬個左右,但對于大學生來講,我們并不需要掌握那么多詞匯的數量。只要能滿足日常交流溝通,快速閱讀和理解就足夠了。盡管如此,仍有眾多學生普遍抱怨英語單詞難讀、難記、難寫、難用。如何解決大學生詞匯學習難、易遺忘的問題,如何和遺忘打贏這場仗,是英語學習的首要任務,所以從教學中尋找問題的根源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 詞匯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1.每單元詞匯教學主次不分明,教學順序無先后,造成學生詞匯記憶負擔過重,詞匯教學效率低下
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為例,在第一單元的section a中,課文生詞總量為36個,一般要求詞匯是34個,其中積極詞匯占15個,這些詞匯將在6個課時的學習中被有效地重復學習和實踐,比如在詞匯、課文、課后習題中。而在第二單元的section b中,一般要求詞匯也是36個,其中包括20個積極詞匯,要在2個課時中完成所有的教學任務,這樣即便是積極詞匯,由于時間的原因,也只能粗略地講解,從而使得學生無法明晰地分辨積極詞匯中哪個詞更積極,一般詞匯中哪個詞匯比較積極,形成模糊概念,造成記憶負擔。
所以,單元詞匯教學要分輕重緩急,保證重點突出、難點分散,教師要敢于對詞匯進行選擇、刪減和補充。
2.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對于詞匯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把握度存在問題,或求深而不求廣,或求廣而不求深
如果教師把每個重點詞的用法都全盤灌輸的話,其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學生的詞匯量不但難以真正有效地擴展,反而會對詞匯學習喪失欲望和興趣,失去拓展自身詞匯量的自主性。而且有一定量的詞匯基礎是全面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先決條件。同時能讓學生在不斷接觸詞匯的過程中,將一部分認讀詞匯自然轉化為應用詞匯,這也正是“習得”的作用。
3.詞匯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語境,導致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
詞匯教學應當是有情景和背景依托的,有意義的交際性活動。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僅方法單一,而且缺乏語境,導致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這既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也不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應采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詞匯學習興趣,鼓勵他們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詞匯學習。
4.詞匯教學重記憶、輕運用
目前的詞匯教學多以老師講解為主,練習形式比較單一,過分重視學生對單詞的記憶,而忽視其對單詞的運用。傳統的詞匯教學往往強調音、形、義三位一體。然而,現代英語詞匯教學則強調四位一體,即音、形、義、用。這里的“用”不是指詞匯的用法,而是指對詞匯的運用。
5.詞匯教學缺乏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與教授,不利于學生的獨立詞匯學習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語言效率的提高
英語教學不僅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死記硬背的傳統方法,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記憶特點,很少涉及詞匯學習的基本策略,教學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很多語言學習策略研究者通過實驗,證明了學習策略訓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學習策略訓練不僅能提高外語學習者的聽力成績,還可以增強他們的策略使用意識和學習信心,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學習態度和獨立的學習能力。在對學習成績有影響的可控制的因素中,詞匯學習策略的影響最大,這與語言學習的環境有關。主張詞匯自然習得的前提是學習者要有大量的語言輸入,而中國學生的外語輸入極其有限。詞匯學習策略訓練對學習者策略的使用有明顯的幫助,對英語成績的提高也有顯著的影響,對低水平學生的幫助大于高水平學生的幫助。
二 明確教學中的問題,積極尋找改進詞匯教學的良方
1.詞匯學習中動機的激發
詞匯學習是一種復雜而繁瑣的學習。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有點枯燥乏味。但詞匯學習又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學習。因為詞匯學習就像海洋中的一艘大船,每一個語素,每一個詞,每一個詞組和短語就像是那一塊塊鋼板,學生就是這艘船的主人。這艘船該有多大,怎樣設計構建,怎樣開動,怎樣航行,全都由他們自己來指揮、建造。然而并不是每一艘船都能精美浩大,起航,也有獨木舟,也有擱淺,也有沉沒。怎樣當好這個工程師,當好舵手才是關鍵。而這種動力和毅力又來源于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習動機的激發必須要立足于學生,從學生自己的立場、條件及目標出發。
2.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詞匯的構成規律
許多學生記憶英語詞匯時采用零碎的或片段的記憶方法。他們對接觸的生詞不會分析和比較,遇到生詞要么死記,要么找個詞匯表硬背。這種被動的記憶方法不能在頭腦中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經過一段時間之后,這些詞匯難免模糊、淡化,甚至消失,這種事倍功半的記憶方式還會挫傷學生詞匯學習的積極性。其主要原因是學生不了解英語詞匯的構成規律和采用了不恰當的學習策略。找到它們在結構上的內部規律,就能提高其記憶單詞的效率。
英語詞匯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系統,單詞的數量雖然龐大,但構成單詞的元素——詞根、前綴和后綴等卻是有限的,比如,常見詞根約有300個,常見的前綴、后綴約有100多個。如果能熟練掌握這些單詞的基本構件,并對單詞進行分析后記憶,則會增強詞匯的記憶效果。而學生對于前綴、后綴及其變體,以及各種構詞法方面的知識完全不知或知之甚少,或他們缺乏對詞匯結構的深層理解,所以不得不死記硬背單詞,而且還經常出現一些混淆詞義或拼寫錯誤。學生學習詞匯的困難與英語詞匯教學的缺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出單詞識記中的難點,降低詞匯記憶的難度,以幫助學生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
3.幫助學生了解并把握好影響詞匯學習的相關因素
詞匯教學的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心理因素也影響著學生英語單詞的學習和記憶。例如,記憶時是滿懷信心還是精神緊張,是注意力高度集中還是心不在焉;是否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詞匯學習抱有極大興趣還是勉強應付等。
詞匯的出現頻率和評議環境也與記憶相關。nttion (1990)認為,學習者要經過5~16次甚至更多的重復學習才能記住一個詞。通過閱讀不斷增加單詞的復現率是記憶的必備條件。英語單詞依存的書面語言環境,一方面可以為學生記憶提供線索,另一方面可供學生反復閱讀和反復識記。數量和質量并重有利于詞匯學習。學生掌握的詞匯越多越能提高其英語水平,但數量要建立在一定的質量基礎之上,反之亦然。詞匯教學的質量也要有一定的限度。若質量要求太高,每個單詞都要求學生靈活運用也是不可取的。詞匯學習的策略與方法要因人而異,不能強求一致,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和不同性格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
詞匯教與學的成敗,取決于教師積極的教學態度,活躍的教學思維,嶄新的教學理念,更取決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與練習,一切新穎、有效的教學都需積極大膽的嘗試與借鑒,并不斷進行總結與運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探索嘗試大有可為,教師應不斷學習,適應新時期的詞匯教學要求,切實提高外語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蘇遠連.論聽力學習策略的可教性[j].現代外語,2003(1)
語言不僅是交際工具,也是思維工具。新課程非常重視語言積累,特別強調通過閱讀積累,通過生活積累,一再強調語文教學要放棄煩瑣的內容分析,要讓學生在大量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這一課程目標給每個語言教師提出了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新課題。我們都知道,一種學習習慣的養成,一種學習能力的獲得,都離不開教師長期的訓練和培養,積累也是如此。下面我以二年級課文《李子核》教學為例談談指導學生詞匯積累的點滴收獲。
一、課外初"相識",拓展詞匯空間
擴大詞匯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閱讀課外書籍,這已被眾多教師認同。許多積累作業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他們邊閱讀,邊摘錄好詞好句。教師很少參與其中,只是進行簡單地檢查批閱。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小學生的識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較差,詞匯積累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記在紙上。所以教師要做恰當的引導。首先指導學生進行詞匯的分類整理。例:寫人類可分外貌、動作、心理、語言,寫季節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寫物類分色、形、味。其次教師在學生課外摘抄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選擇出一些詞匯,或成講義,或成小黑板,加深學生對這些詞匯的印象,以備課堂上提取。比如《李子核》一文,我抓住文中三個訓練點:一是看實物運用課外詞匯,描寫李子的外形;二是描寫瓦尼亞臉紅的一個比喻句;三是動補結構的名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外積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詞語,描寫紅顏色的事物以及描寫恐懼心理的詞語,分類抄于卡片上。
二、課內再"熟悉",強化詞匯學習
課外的積累,如果沒有經過長期的提取、運用,其鞏固率是相當低的,我們不能忽視這種現象:有些學生很喜歡看書,也很聽話地做了摘記,但是他作文里的詞匯還是那么貧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詞沒有經過及時的消化、強化,被遺忘了。這是很可惜的。如果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語境,讓學生回憶課外獲得的詞匯,在加以運用,那么日復一日,所掌握的詞匯量就相當可觀了。在《李子核》一文的教學中,我作了如下設計:
1、看圖用詞。將一幅逼真的李子圖持在黑板上,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我先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李子,然后說出李子的顏色、形狀和味道。由于課外的鋪墊,學生的學習難度已相對降低了,學生一下子就說出"紅艷艷、紅通通、黃里透紅,又大又圓、圓溜溜、香噴噴、香氣撲鼻"等詞語。學生通過運用課外所學詞語對李子的描述,加深了對李子的認識,這對理解文中主人公瓦尼亞吃李子這一情節也無疑起到了過河拆橋的作用。
2、比較用詞。課文第三小節,描寫瓦尼亞難為情的表情,用了一個比喻句:"瓦尼亞的臉紅得像大紅蝦。"我出示大紅蝦的圖片,請學生找出大紅蝦和瓦尼亞的臉的相同點,通過比較,學生一下子說出兩者的共同點是"紅"。然后請學生根據這紅的特點,瓦尼亞的臉還像什么,學生馬上就說出了紅蘋果、紅櫻桃、紅辣椒、紅石榴等十多種物品。這樣,既鞏固了學生詞匯,加深了學生對比喻句的認識,又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隨著漢語在世界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加入到漢語學習的隊伍中來,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也變得越來越重大。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習者自身的漢語基礎參差不齊,對他們使用的教學方法就也要因人而異。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全世界和我國的眾多學者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研究成果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促進了了我國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發展,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的傳授過程,它還涉及到許多方面的潛在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繼續進行探索的。在諸多的問題當中,如何高效、快速地進行詞匯教學時影響對外漢語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一、詞匯在語言中的重要作用呼喚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理念的改變
作為語言三大構成要素之一的詞匯是語言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也是構成一種語言的基礎,詞匯教學應該貫穿語言教學的始終。詞匯教學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學習者語言水平的高低。在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中,大多數的學者都看到了詞匯教學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與此同時,由于漢語詞匯系統本身數量的龐大、系統的復雜和用法上的交叉,導致了外國人學習漢語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又普遍認為它也是漢語教學中的難點和薄弱點。
在語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快速而又牢固地記住詞語、準確掌握詞的意義與用法是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眾多的學者在過去的許多年間在漢語國際教育的理論和教學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研究的速度卻遠遠跟不上現實的需要,尤其是在現今社會,國際間的交往日益增多,不同語言、不同文化間的人群的交流日益頻繁,如何使更多的學習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盡可能高效地學習漢語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詞匯是語言中對社會外界變化最為敏感的一個因素,也是一種語言中最能夠反映其文化特征的一個因素,注意到文化因素對詞匯教學的影響并采取相應的手段可以幫助減少這種差異對語言學習的負面影響,這需要我們對傳統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做出相應的轉變。
二、從隔離到融合,形成對外漢語文化詞匯教學法
對傳統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轉變不是簡單的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或者簡單的增加文化課的比重,表面上的變化并不能真正徹底解決在詞匯教學上的困境,我們需要從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上進行重新思考。
(一)教學思路的轉變——從詞匯與文化隔離到詞匯與文化相融合
過去,學者多注意到對漢語的實際有用性的探索,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開設精讀、閱讀、聽力、寫作等課程,詞匯教學滲透在各門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沒有單獨開課。這樣讓詞語在不同的課程中反復出現,讓學生在重復中加深記憶、學會詞語的用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且經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學生可以較快記住某個詞匯并掌握課本示例中給出的用法。但問題是學生對記住的詞只是掌握了讀音和最淺顯、最基本的含義,一旦語境有變化或某個語素被替換,這個詞就又成了陌生的新詞,在交流時往往存在詞語的誤用。
經分析,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只是字面的理解,大多數課堂上在講授新詞匯時所進行的詞匯釋義只是就詞論詞,并沒有達到詞義內涵的高度。因此不少學校開設了針對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中國文化課程,力求通過文化的普及來提高漢語的學習效率。這種思路本身并沒有錯,但是社會的變遷、習俗的傳承都會在文化中得到體現,固態的、凝滯的文化是死的文化,是對語言學習沒有幫助的,只有讓文化動起來、活起來才是有意義的。詞匯作為語言中最積極活躍的因素,最能夠體現文化的傳承性和活力,如果把文化和詞匯割裂開來進行教學,無疑是拿死的文化進行教條式的灌輸,對詞匯學習、語言學習是無益的,自然也就不可能達到預想的目標。
針對這樣的情況,對教學思路進行改革是迫切的要求。從語言與詞匯、文化與詞匯的關系來看,過去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的不佳從根本上講是由于把語言和文化、詞匯和文化割裂開來進行教學,沒有考慮文化因素對詞匯發展和使用的影響,也沒有考慮動態的詞匯使文化更好、更迅速地深入人心,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考慮到詞匯和文化的關系,改變詞匯與文化割裂的局面,利用詞匯進行適當的文化導入,利用文化導入提高詞匯學習效果,使詞匯與文化相融合,彼此促進、彼此作用。
(二)教學方法的轉變——注重文化導入,在詞匯教學中融入文化的因素,形成獨特的文化詞匯教學方法
在意識到教學思路的轉變之后,更重要在于根據新的教學思路設計詞匯教學新方法。既然把詞匯融合如其他課程和單獨開設文化課對詞匯教學和語言學習的作用不明顯,那么我們可以把詞匯課與文化課融合,即把那些具有明顯民族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征、容易被學習者誤解誤用的文化詞匯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結合具體詞語,向學習者傳授其文化根源,利用中西方文化間的異同之處,幫助學習者深刻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和內部的文化因素,徹底掌握這些文化詞匯的使用方法。
所謂漢語文化詞匯,就是在漢語的詞匯系統中,能夠從某一個或某幾個角度反應漢民族社會環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審美心理等方面特征的詞匯。它包括如四合院、旗袍、重陽節等漢語知識文化類詞匯和如漢語稱呼、寒暄語等漢語交際文化詞匯,以及如顏色詞、動植物詞匯象征意義等漢語心理文化詞匯。
繼續使用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文化詞匯教學肯定是收效甚微的,以往的教學方法側重于詞匯表層意義的傳授,而新的文化詞匯教學應該是獨立開設的一門新課程,課程的目標應該定位在中國特色詞匯文化意義的掌握。針對這個目標,編寫合適的教材,在教材中不是要把所有漢語詞匯中與文化有關的詞語都一一列舉,而是有選擇地擇取具備強烈中國文化特色、與學生母語國家文化具有極大差別的詞語為例,比如漢語中的龍文化、紅色文化和稱謂文化等進行重點講授。以往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對比兩種文化間的差異,在文化詞匯課中,可以先分析文化間的共同之處,喚起學習者的文化認同感,為他們較快接受中國文化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防止因民族差異引起的文化反感。在兩種文化共同點的基礎上,逐步展示差異之處,借助具體詞語進行分析,便于學習者的理解。同時在課堂上,教學者可以輔以各種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錄像片等,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模擬語言環境,讓學習者在具體的語境中學會使用這個詞語,真正掌握詞匯的文化含義和使用方法。
在進行漢語文化詞匯教學的過程中要掌握適度原則,即內容適度、教材適度、知識量適度和文化含量適度。漢語詞匯意義豐富、包含的文化信息很多,但不是所有涉及文化的詞匯都要講,必須有所選擇,要對其他課程的內容理解有幫助和對語言使用有益處的;所選取的詞匯應該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情況,與現實生活脫節的詞語不應該在講授的范圍之內;所教授的詞匯及其文化含義并不是越多越好,文化的傳授應該是輸入積極地正面信息,與時代精神和事物發展大趨勢相違背的文化現象應該予以摒棄。
隨著漢語在世界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加入到漢語學習的隊伍中來,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也變得越來越重大。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習者自身的漢語基礎參差不齊,對他們使用的教學方法就也要因人而異。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全世界和我國的眾多學者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研究成果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促進了了我國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發展,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的傳授過程,它還涉及到許多方面的潛在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繼續進行探索的。在諸多的問題當中,如何高效、快速地進行詞匯教學時影響對外漢語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一、詞匯在語言中的重要作用呼喚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理念的改變
作為語言三大構成要素之一的詞匯是語言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也是構成一種語言的基礎,詞匯教學應該貫穿語言教學的始終。詞匯教學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學習者語言水平的高低。在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中,大多數的學者都看到了詞匯教學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與此同時,由于漢語詞匯系統本身數量的龐大、系統的復雜和用法上的交叉,導致了外國人學習漢語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又普遍認為它也是漢語教學中的難點和薄弱點。
在語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快速而又牢固地記住詞語、準確掌握詞的意義與用法是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眾多的學者在過去的許多年間在漢語國際教育的理論和教學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研究的速度卻遠遠跟不上現實的需要,尤其是在現今社會,國際間的交往日益增多,不同語言、不同文化間的人群的交流日益頻繁,如何使更多的學習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盡可能高效地學習漢語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詞匯是語言中對社會外界變化最為敏感的一個因素,也是一種語言中最能夠反映其文化特征的一個因素,注意到文化因素對詞匯教學的影響并采取相應的手段可以幫助減少這種差異對語言學習的負面影響,這需要我們對傳統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做出相應的轉變。
二、從隔離到融合,形成對外漢語文化詞匯教學法
對傳統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轉變不是簡單的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或者簡單的增加文化課的比重,表面上的變化并不能真正徹底解決在詞匯教學上的困境,我們需要從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上進行重新思考。
(一)教學思路的轉變——從詞匯與文化隔離到詞匯與文化相融合
過去,學者多注意到對漢語的實際有用性的探索,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開設精讀、閱讀、聽力、寫作等課程,詞匯教學滲透在各門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沒有單獨開課。這樣讓詞語在不同的課程中反復出現,讓學生在重復中加深記憶、學會詞語的用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且經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學生可以較快記住某個詞匯并掌握課本示例中給出的用法。但問題是學生對記住的詞只是掌握了讀音和最淺顯、最基本的含義,一旦語境有變化或某個語素被替換,這個詞就又成了陌生的新詞,在交流時往往存在詞語的誤用。
經分析,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只是字面的理解,大多數課堂上在講授新詞匯時所進行的詞匯釋義只是就詞論詞,并沒有達到詞義內涵的高度。因此不少學校開設了針對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中國文化課程,力求通過文化的普及來提高漢語的學習效率。這種思路本身并沒有錯,但是社會的變遷、習俗的傳承都會在文化中得到體現,固態的、凝滯的文化是死的文化,是對語言學習沒有幫助的,只有讓文化動起來、活起來才是有意義的。詞匯作為語言中最積極活躍的因素,最能夠體現文化的傳承性和活力,如果把文化和詞匯割裂開來進行教學,無疑是拿死的文化進行教條式的灌輸,對詞匯學習、語言學習是無益的,自然也就不可能達到預想的目標。
針對這樣的情況,對教學思路進行改革是迫切的要求。從語言與詞匯、文化與詞匯的關系來看,過去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的不佳從根本上講是由于把語言和文化、詞匯和文化割裂開來進行教學,沒有考慮文化因素對詞匯發展和使用的影響,也沒有考慮動態的詞匯使文化更好、更迅速地深入人心,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考慮到詞匯和文化的關系,改變詞匯與文化割裂的局面,利用詞匯進行適當的文化導入,利用文化導入提高詞匯學習效果,使詞匯與文化相融合,彼此促進、彼此作用。
(二)教學方法的轉變——注重文化導入,在詞匯教學中融入文化的因素,形成獨特的文化詞匯教學方法
在意識到教學思路的轉變之后,更重要在于根據新的教學思路設計詞匯教學新方法。既然把詞匯融合如其他課程和單獨開設文化課對詞匯教學和語言學習的作用不明顯,那么我們可以把詞匯課與文化課融合,即把那些具有明顯民族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征、容易被學習者誤解誤用的文化詞匯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結合具體詞語,向學習者傳授其文化根源,利用中西方文化間的異同之處,幫助學習者深刻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和內部的文化因素,徹底掌握這些文化詞匯的使用方法。
所謂漢語文化詞匯,就是在漢語的詞匯系統中,能夠從某一個或某幾個角度反應漢民族社會環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審美心理等方面特征的詞匯。它包括如四合院、旗袍、重陽節等漢語知識文化類詞匯和如漢語稱呼、寒暄語等漢語交際文化詞匯,以及如顏色詞、動植物詞匯象征意義等漢語心理文化詞匯。
繼續使用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文化詞匯教學肯定是收效甚微的,以往的教學方法側重于詞匯表層意義的傳授,而新的文化詞匯教學應該是獨立開設的一門新課程,課程的目標應該定位在中國特色詞匯文化意義的掌握。針對這個目標,編寫合適的教材,在教材中不是要把所有漢語詞匯中與文化有關的詞語都一一列舉,而是有選擇地擇取具備強烈中國文化特色、與學生母語國家文化具有極大差別的詞語為例,比如漢語中的龍文化、紅色文化和稱謂文化等進行重點講授。以往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對比兩種文化間的差異,在文化詞匯課中,可以先分析文化間的共同之處,喚起學習者的文化認同感,為他們較快接受中國文化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防止因民族差異引起的文化反感。在兩種文化共同點的基礎上,逐步展示差異之處,借助具體詞語進行分析,便于學習者的理解。同時在課堂上,教學者可以輔以各種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錄像片等,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模擬語言環境,讓學習者在具體的語境中學會使用這個詞語,真正掌握詞匯的文化含義和使用方法。
在進行漢語文化詞匯教學的過程中要掌握適度原則,即內容適度、教材適度、知識量適度和文化含量適度。漢語詞匯意義豐富、包含的文化信息很多,但不是所有涉及文化的詞匯都要講,必須有所選擇,要對其他課程的內容理解有幫助和對語言使用有益處的;所選取的詞匯應該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情況,與現實生活脫節的詞語不應該在講授的范圍之內;所教授的詞匯及其文化含義并不是越多越好,文化的傳授應該是輸入積極地正面信息,與時代精神和事物發展大趨勢相違背的文化現象應該予以摒棄。
前綴通常在數量、顏色、方位等方面賦予詞匯的意義。顧名思義,前綴位于詞匯的起始部分,通常不單獨成詞。
1.2詞根
解剖學是醫學的根本,是醫學術語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所以,醫學詞匯的詞根通常為解剖部位。它包含著詞匯的基本含義,是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詞可以含有一個詞根,但往往由多個詞根組成。醫學詞匯雖然紛繁復雜,但醫學詞根的數量卻相對有限。通過對詞根的識記,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對醫學詞匯獲得較快的提高。同時,在學習中不斷進行聯系、總結和對比,也可提高學習效率。
1.3后綴
后綴通常位于詞的尾部,常指一種狀態、診斷、疾病或者操作,可改變詞的含義,決定詞性。后綴可分為單純后綴與復合后綴兩種。單純后綴不再包含其他的詞根或者后綴成分(如-ia,-itis,-oma),復合后綴可進一步分解出前綴和(或)詞根和后綴(之-ectomy可分解為前綴-ec+詞根-tom-+單純后綴-y)。通過系統學習構詞法,就能夠去理解詞匯并能夠舉一反三,迅速擴大詞匯量。如hyperglycemia(高血糖)一詞中,hyper-為前綴表示high,-glyc/o-為詞根表示sugar,-emia為后綴表示aconditionoftheblood。學習之后,還可以很快理解并學習更多的相關詞匯,如hyperlipidemia、hypercalcemia、hypernatremia等等。
2介紹文化背景,提升學習興趣
語言與文化是共存的。醫學英語中的詞匯必然體現出醫學不斷發展中吸收并蘊含的文化因素。如按公元一世紀的傳說,凱撒大帝的其中一個先祖是以剖宮產誕生。所以剖宮產英文為abdominaldelivery,又稱為Cesareansection。泰坦巨神阿特拉斯(Atlas)是希臘神話里的擎天神,他被宙斯降罪來用雙肩支撐蒼天。在解剖學中,atlas表示寰椎因其如同阿特拉斯撐起了人體最重要的部位—頭部。通過這些背景知識的介紹,使學習者伴隨著好奇心的滿足,在充滿了趣味性的神話、傳說、歷史典故中對醫學詞匯有了一種深入的認識,產生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注重實際應用,提高學習效果
在詞匯的學習中,不斷的重復和反復的記憶是必要的。但不可以為學習醫學詞匯而學習,要學以致用。在不斷的應用中,去學會使用習得的詞匯知識,可以提高學習的效果。
3.1網絡學習
詞匯不是生硬枯燥的字母拼寫,還可以通過生動豐富的音視頻資料去從視覺、聽覺多個角度對詞匯獲得深刻的印象。當代社會,網絡已經非常普及。指導學生利用網絡瀏覽專業學術網站、查閱相關外文文獻、參加國外的Moocs(慕課)資源等方式在獲取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擴大的醫學詞匯量。比如,Cousera平臺有很多免費課程,指導學生參加感興趣科目的學習,在聽課、討論、提交作業等環節中,通過主動思考的方式,在各個環節是所學詞匯得到運用和掌握。
語音層面指單詞的發音,音位特征等。如果一個人的大腦中存儲著完整的單詞語音信息,在受到外界語音刺激時,僅在語音層面就可以將詞匯激活,達到單詞的快速提取,但在處理同音異義詞時,要注意他們之間語義的區別,如rose和rows,father和farther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建立其語義聯系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進行對比區別。根據該模型,我們可以利用語音聯想法記憶單詞,重視字母及其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如:當學習air一詞時,可將chair,stair等詞放在一起識記。但有些字母組合雖然發音相同,在拼寫上卻有細微的區別,容易引發錯誤,比如grey,play等,我們在識記此類單詞時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
二、心理詞匯的提取以及教學啟示
心理詞匯的提取等同于學習者激活儲存在大腦中的詞匯信息的過程。影響詞匯提取主要有詞頻、語境等因素。
(一)詞頻。詞頻指一個單詞出現/使用的頻率,單詞使用的頻率越高,在大腦中受到的刺激越頻繁,因而處于比較活躍的位置,在提取單詞的語義信息時,所用的時間比較短。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增加新單詞的使用頻率,當單詞處于短時記憶到長時記憶的變化過程中,要按照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進行復習鞏固。另外,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已經掌握的詞語/高頻詞對生詞進行解釋,從而建立高頻詞和生詞之間的語義聯系。
(二)語境聯想。語境聯想可以與單詞本身的語義信息有關,比如,在提到“spring”時,學生可以聯想到:flower,hope等相關詞匯。“spring”起到了話題的作用,讓人們聯想到了與春天有關的種種景象。語境關系還可以與個體的知識結構、經驗、情緒等有關。我們在記憶單詞的時候,往往會把當時的場景,心情等存儲于我們的大腦中,比如:當我們看到“kite”時,可以聯想到當時放風箏的場景,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happy/sad,當時放風箏的主人公mother/friend等。
(一)直接呈現
直接呈現指利用實物、手勢、圖片等來展示詞匯,具體包括如下幾種方式:1.圖片、簡筆畫。直接為學生展示圖片或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具有操作簡便、效果直觀的優點。2.實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事物可以利用實物來呈現。3.動作與表情。通過教師的動作與表情來呈現一些表示動作或表情的詞匯能大大加深學生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單詞線標
單詞線標是一種以圖畫、標記等為手段的呈現方式,常用于展示同類單詞的語意差別。下面是單詞線標的具體操作步驟。1.確定主題,引導學生主動提供與主題相關的詞匯;2.將學生提供的詞匯記錄在黑板上;3.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單詞進行排序;4.對學生的排序結果進行點評;5.給出參考答案,并進行講解。
(三)趣味呈現
單詞的學習過程往往比較單調枯燥,學生對單詞的第一印象將對單詞的學習效果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呈現單詞時應有意識地提高呈現方式的趣味性,要利用多樣化的呈現方式和詞匯學習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增強學生對詞匯的興趣。例如:在學習coin,keep,as,moment,tell等5個 生詞時,為了增強趣味性,教師可編一則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四)問題呈現
問題呈現指通過提問與回答的方式來展示新詞??紤]到學生英語基礎不同,提問可適當采取一些輔助手段,如圖片、實物、情景假設等。下面是一段與購物分類有關的展示對話(欲展示內容在括號內)。
(五)多媒體呈現
多媒體呈現是一種集圖、文、聲于一體的展示方法,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的優勢。多媒體呈現可按照以下步驟來進行。1.播放多媒體資料,幫助學生對欲學材料在大腦中建立粗淺的印象;2.將多媒體資料再次播放,當遇到欲學單詞時及時停頓,并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對其含義進行猜測;3.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展示文字材料,并進行適當的解釋與說明。
二、利用對話練習強化詞匯記憶
在培養學生掌握了英語正確發音和構詞法的基礎上,適當加重對話法的教學力度,可以強化學生的詞匯記憶。對話教學是相對于傳統的“獨自式”的教學而言的,是以“溝通性”的“對話”為其本質的教學。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通過合作,互相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這種教法非常適合英語中的詞匯記憶教學。具體做法是,教師把要學習記憶的單詞放在特定的語境中,通過師生互動、學生與學生合作創作練習,使學生能更快地掌握、理解并靈活運用,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眾所周知,孤立的東西不容易記憶,要有效地記憶詞匯,就應將詞匯與句子、語篇結合起來。教師在創設的特定語境中,讓學生把詞匯與句子結合起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多讓學生造句,正確發音敘述,活躍對話氛圍。在發言討論中,運用所學的詞匯進行交流,達到了靈活運用的目的,從而提高了記憶詞匯的效果。
二、“基礎英語”詞匯教學的類推原則
所謂詞匯教學的類推原則,是指講授英語單詞時,根據單詞的形態相似、詞序相似、詞義相似等特征,類推出一批與此相似的詞語。這種教學原則的優勢在于在類比中強化單詞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單詞。
(一)詞形相似性教學
由詞根相似性教學和詞綴相似性教學兩部分組成。(1)詞根相似性教學。教師在講解單個詞語時,根據英語詞形特點,輾轉演繹出詞根相同的許多家族相似性的詞語,構建出相似詞的詞匯系統。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教師教學層面。譬如:教學單詞imagination,就可以列出與此單詞相似的單詞imagine(v.想象)、imaginable(adj.可想象的)、imaginative(adj.有想象力的)、imaginary(adj.想象的,虛構的)。再設定交際語境,示范該詞的用法,最后讓學生在情景中運用教師示范的語言規則,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來使用單詞,體會用法,獲得在適當語境中正確輸出語言的能力,掌握相似性詞匯。另一個是學生模仿類推層面。譬如:教學單詞receptive,教師可以先列出與此相似的詞語reception(n.接受,接待)、receptible(adj.能接受的、receptionist(n.接待員),最后啟發學生推測出其動詞形式——receive。運用詞形相似性教學,不僅可以系統地傳授英語單詞,便于學生系統地掌握。同樣,學生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舉一反三,進行類推。(2)詞綴相似性教學。英語絕大部分詞語都可通過詞素分析獲得詞義,一些詞綴固有的意義為我們獲知新詞。詞素(morpheme)是語言中語音和語義的最小結合體,是構詞成分,詞素可分為自由詞素(freemorpheme)和粘著詞素(boundmorpheme)。英語詞匯絕大部分是由詞根加詞綴聯合組成的,如詞綴inter-表示“在……之間,相互”可加上詞根形成一系列的派生詞。譬如:international(國際的)—inter+national(國家的),interpersonal(人與人之間)—inter+personal(個人的),interpose(置于、介入)—inter+pose(放放在二者之間),interaction(相互影響)—inter+action(行動相互行動影響),interchangeable(可互換的)—inter+changeable(可改變的),interrelate(相互關連)—inter+relate(關連)。這些詞的意義是可以分析的,即詞素意義之和就是整個單詞的意義。因此詞素相似性是指詞素與詞義之間有一種可觀察到的直接聯系,是一種顯性(transparent)相似。因此,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強調詞素的作用,介紹詞素知識,掌握常用詞素,熟習構詞法,對擴大詞匯量,理解詞義,提高詞匯能力,增強學習自信心有極其重要意義。在講解復雜難記憶單詞extracurriculum(課外的),這個單詞是由兩部分組成的,extra+curriculum課程表,前綴extra表示“以外的,超過的”,它可加上詞根形成一系列派生詞,extraordinary(格外的)—extra+ordinary(變通的超出普通),extrasolar(太陽系以外的)—extra+solar(太陽的),extravagant(奢侈的)—extra+vag(走+ant走得過分奢侈的),extrovert(性格外向的)—extra+vert(轉〔性格〕向外轉外向),extrapolat(e推斷)—extra+polate(放放到〔事實〕外推斷),extraviolet(紫外線的)—extra+violet(紫色的),學生掌握了這個詞綴,就更容易推斷出與此相似單詞的意義來,從而擴大詞匯量,在英語閱讀中也就更輕松些了。
(二)詞序的相似性教學
語法結構決定著詞序的排列結構,相同的語法結構必然產生出不同語義的詞序排列結構,從詞序排列結構的角度去觀測的話,就發現在語言中存在著詞序排列結構的相似性。明白了這個詞序排列規則,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教導和啟發學生,創造出很多類似的詞序來。如:fromhousetohouse(挨家挨戶地),這是一個“from…to…”的詞序結構,可以引導學生聯想到fromdaytoday(日復一日)、fromeasytodifficult(從易到難)等等。又如:hereandthere,這是一個“…and…”詞序結構,啟發學生聯想到eastandwest、rightandleft、fireandwater、husbandandwife、backandforth(來回地)等等。
(三)詞義相似性教學
將各個詞義相似的單詞放在一塊兒對比教學,在教學某一單詞時,啟發學生產生語義相似性聯想,達到復習舊單詞鞏固新單詞的目的。包含以下內容:(1)近義詞相似性教學。譬如:講解income(收入)一詞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聯想,類推出下列單詞:salary(月工資),wage(周薪水),pay(報酬),fee(給醫生、律師的酬金),pension(退休金),bonus(獎金)等。(2)反義詞相似性教學。英語中,除了前綴in,im,un,dis,ir,il等和后綴less表示否定外,也有非詞綴性否定,即反義詞否定。如:optimistic(樂觀的)—pessimistic(悲觀的),introversive(內向的)—extroversive(外向的),beautiful—ugly,clever—foolish(stupid),danger—safety,inside—outside,construction(建設)—destruction(破壞)。(3)語義場相似性教學。語義場又叫詞匯場,它是一個系統,把相互關聯的詞匯和短語組織起來,顯示其間的相互關系,意義相關的多個詞在一起構成一個集合,稱為詞匯場。多個詞匯場的集合構成某一語言的詞匯總和V(vocabulary)。語義場是一組有關聯的,具有一定共同語義特征的詞匯聚合體。譬如,在講到graduate(畢業生)一詞的時候,教師不妨把其語義相似的的詞匯例出:primarystudent(小學生),juniorschoolstudent(初中生),seniorschoolstudents(高中生),undergraduate(大學肄業生),postgraduate(研究生),abroadstudents(留學生),Doctor(Ph.D)(博士),postdoctorate(博士后)。(4)標記相似性教學。語言形式上的標記性是以相似性為基礎的[4],標記和非標記是指概念或結構上相似、相鄰或相對的一組對立體。一對語言特征被看作是兩個對立體,被賦予不同的值:正值(positive)和負值(negative)或中性(neutral)。正值(positive)即有標記的(marked);負值(negative)或中性(neutral),即無標記的(unmarked)[5]189。標記相似性被王寅定義為“標記象似于額外意義,處理話語所需的時間和努力較大;非標記象似于可預測意義、常規意義,只需最小的推理”。[6]559-562有標記項是指一對成分中帶有區別性特征的成分,具有非常規性,有標記現象與特殊的意義相聯系;而無標記項具有一般的意義,顯為中性。如:publicity和propaganda,這兩個單詞的意思都是“宣傳,傳播”,前者指一般的宣傳活動,是無標記的,后者有“煽動、蠱惑”之意,是正值有標記;又如famous和notorious,二者都是“有名的”,只是前者指“聞名遐邇的”,后者指“臭名昭著的”,很容易推斷famous是無標記的,notorious是正值有標記。這兩組詞就是概念上相似、相鄰、相對的一組對立體。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這方面的聯想,啟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按這一思路掌握英語單詞。
1.引言
現代英語的詞匯總量已達到200多萬,是世界上詞匯量最大的語言,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而不斷地更新、擴大。而詞匯教學成了當今英語教學中令教師最為頭痛的一個難題,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問題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擬遵循英語詞匯教學原則,就此課題作一探討。
2.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詞匯是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是語言的基本材料,離開詞匯就無法表達思想。沒有足夠的詞匯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聽、說、讀、寫,就無法有效地用英語進行交際。著名語言學家里弗(River)也認為,掌握足夠的詞匯是成功運用外語的關鍵,沒有詞匯就沒有能運用所學的結構和功能的意念。而事實上,一個人詞匯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這個人英語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見詞匯的重要性。
詞匯是學生的最大的“攔路虎”,英語詞匯不但數量大,而且非常活躍,隨著人類社會不斷地發展變化,語言也不斷發生變化,其中詞匯的變化最快、最明顯。主要表現在:(1)新詞的不斷出現。如kickback(回扣),hippie(嬉皮士),specialeconomiczone(經濟特區),yumcha(飲茶),realwoman(淑女)等。(2)舊詞又增添了新義,一詞多義的現象更加普遍。如:runsontheboard:successes;achievement.(口語)表示“榜上有名”。又如:facility(功能:電子裝置具有的具體能力或功能),eyeball(觀察),cowboy(莽撞鬼/標新立異的人),Catchyoulater!(再見?。ヽlone(克隆/復制品)等。(3)英語大量吸收了外來詞。如:elite(優秀的團體,精華,杰出的人物)是來自法語,kung-fu(中國功夫)來自漢語,judo(柔道)來自日語等。
英語詞匯的多變性讓學生望而卻步,但其實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對初中畢業生在詞匯方面要求能熟練地運用基本拼讀規則拼寫單詞;能根據所學的構詞法判斷和記憶派生詞和合成詞的詞義和詞類;能掌握800個左右單詞,200條左右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能夠在筆頭實際中運用。此外,還要求擴大400-500個左右的認讀詞匯?!保ㄖ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①從以上可看出,學生學習三年英語,再加上小學三年,他們只需掌握1500左右單詞,似乎也不算太高要求,再加上派生詞、合成詞和轉化詞,所剩下的基本詞也就更少了。但從中也可看出,詞匯教學包括教授詞匯的讀音規則、構詞法,要掌握它們的詞義及詞類,更要掌握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這就要求教師應科學地、系統地把單詞教給學生,而且詞匯要放在一定的語境里教,才能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單詞的詞義、詞類和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所謂的“詞匯教學”更讓學生無所適從。他們只注重了語音、語法和句型的教學,對這些知識,反復講解,反復操練,不厭其煩,只想讓學生在考試時能取得高分。對于詞匯教學卻一點也不重視,認為詞匯并不需要教學,只要教會學生去讀這個單詞和理解它的意思,課后讓學生自己去背,然后給學生聽寫就完成詞匯教學。教師的不重視也導致了學生對詞匯的輕視,不愿花功夫在詞匯學習和積累上,只是考試前突擊一下,抱著僥幸的心理應試,考完之后也忘得七七八八了。這樣一來,學生對詞匯老是念不出、拼寫易錯,他們花在記憶單詞的時間多但遺忘快,而且連常用詞匯的基本含義也掌握不好,換個場合和搭配就不懂了。在聽說訓練時常因為不認識單詞而聽不明白、說不好英語;閱讀時遇到生詞時就無計可施,不會運用詞匯知識去猜測詞義,有的甚至查了字典也弄不懂,既影響閱讀速度,又影響理解;在做看圖寫話時,看圖能理解故事的大意,但由于詞匯知識的缺乏,一提筆卻抓破頭皮也寫不出一個詞來。以上種種可看出,不是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就失去了興趣,而是教師在剛開始的時候在詞匯教學方面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導致學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對英語學習失去了信心,從而也失去了興趣。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保ㄖ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②這些任務也是詞匯教學的任務和目的。
3.當前初中詞匯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要發現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看教學是否符合英語詞匯教學原則?!霸~匯教學原則包括以下三方面:(1)質量并重,逐層加深。((2)立足于詞匯教學系統之上,著眼于詞匯教學之外。(3)集中分散,交替互補?!保ê憾?,1990)③
3.1重均衡用力,輕主次分明
初中的英語詞匯通常由常用詞、根詞等組成,而這些詞在英語總詞匯量中只占一小部分,這些詞數量雖少,但用途卻非常廣泛,要求學生掌握這些詞的本義、轉義、比喻義、引申義、修辭義等。英語教學大綱對每個單元的單詞都作了具體的要求,主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作出不同等級的要求,但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沒有依據大綱的要求,而是對每個單詞都同等對待,都“一古腦兒”地傳授給學生,沒有明確地告訴學生哪些單詞只要求能聽懂,哪些單詞要求能聽、說、讀,哪一些是最重要的,要求聽、說、讀、寫都行,這樣無疑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正是由于這樣,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不但大部分的單詞都不會,而且連常用的詞也掌握不了。也正是這樣,不少學生對掌握詞匯失去了信心。在閱讀文章時,遇到較多的新單詞,便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對文章便看也不看,胡亂選個答案,特別在看到似曾相識的詞匯,又認不出的時候,便產生一種焦慮的心理,以致于看到單詞就害怕,從而降低了學習的效果。從中也可看出這樣教學違反了“質量并重,逐層加深”的教學原則。
3.2重孤立講解詞義,輕創設語境
在初中英語詞匯中,有許多單詞在不同的句子和語境中表達出來的意義也完全不同,如:Isherunninginthe100meters?(賽跑)RunforPresident.(競選)Thereportraninallthenewspapers.(刊登)Heranacowintoabarn.(趕)等。正是由于詞匯的多義性,所以講授單詞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語境中,使學生知道什么時候使用這個詞,怎么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貪圖方便,只按照單詞表一字不漏地教授單詞,有些教師還成了“詞典專家”,把那個單詞的意義一個不少地抄給學生,然后讓他們課后去背。如:dark這個單詞,教師只告訴學生,它的意思有:名詞:黑暗、愚昧無知;形容詞:黑暗的、深色的、棕黑的、神秘的、無希望的、悲傷的、無精打采的、未啟蒙的、意義不明的、曖昧的等,這種把單詞單獨講授,而與一定的語境脫離的教學方法,使許多學生覺得學習單詞太枯燥無味,對單詞漸漸失去了興趣,覺得老記不住這一連串毫無聯系的符號,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厭煩的心理。在這樣的心理控制下,學習時得不到快樂,尤其在遇到困難時,就會產生抵觸心理,接受不了教師輸入的信息,導致成績下降,只有20、30分,這樣的成績又反過來加重了學生厭煩,抵觸的心理。整個學習過程便由于教學方法的不當和不正確的學習態度而陷入了惡性循環。
3.3重詞匯的字面意義,輕詞匯的文化內涵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但即使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在許多情況下,也會出現與別人溝通不了或出現尷尬的場面。這是因為習俗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文化更是語言的深層基礎。然而有的教師只按照課后的詞匯表,詳細地講解單詞的拼寫、音標、詞性和搭配等,對于單詞的文化背景卻只字不提,覺得這些一點也不重要,多講浪費了上課的時間。殊不知,多講解一些文化習俗的知識,既開闊學生的視野,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正是由于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也由于學生在學習外語時,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漢語,這樣在詞匯學習中學生就喜歡用漢語詞匯的讀音、類別、釋義來規范英語詞匯,用漢語的語言習慣來表達英語。比如說在聽到一個外國人說:“Youlookverybeautifultoday.”中國學生第一個反應卻是:“哪里,哪里,一點也不漂亮?!敝t虛是中國人的美德,當聽到別人夸獎時自謙一番也是符合中國文化的,但在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習慣,當聽到別人稱贊時,西方人說聲:“Thankyou?!北闾谷弧㈤_心地接受,要不稱贊者會以為自己判斷力有問題,也會因此而不高興,由此可見詞匯的文化內涵是多么重要,也由于中國學生受漢語的影響,產生了母語定勢的心理,這種心理無助于學生學習英語,反而拖了學習的后腿。這種方法違背了“立足于詞匯系統之上,著眼于詞匯教學之外?!钡慕虒W原則。
4.詞匯教學的幾種方法
為了使學生能最大程度上參與學習,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使學生能逐步形成積極學習的觀念?!巴庹Z積極學習的實質是:教學過程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樹立學生是外語學習主人翁的觀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參與耳聽、眼看、動腦、動手的學習活動,掌握自辯、自治、自理、自學能力,知識技能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智力、情意,從而使學生達到德、智、體、美、勞和個性全面發展的目的?!保ㄕ录嬷?,1995)④“別利雅也夫認為,從心理學的觀點看,詞就是一個復合刺激(在感知和理解說和寫的過程中),又是人的同等結構復雜的反應(在口關頭或書面表達自己思想時)?!保ㄞD引自程世祿、張國揚,1996)⑤就是因為詞的這些特點,所以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對外語的積極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學習英語很單調、枯燥,只有這樣才會積極參與解決上面所產生的多種心理障礙,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4.1利用直觀教具教單詞
從前面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第一點“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可看出興趣是多么重要,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教師”而直觀教具的使用恰恰也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斯波斯克(B.Spolsky)認為,外語學習動機本身包括三方面內容:對待學習外語的態度、學習這種語言的愿望和為學習這種語言而付出的努力?!保ㄞD引自林崇德,2001)⑥當教師首先呈現的東西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興趣,那他們對待外語的學習態度將會是積極的,心中也就會很渴望學會這種語言,雖然學起來較難,鞏固較難,但由于態度積極、而且有種強烈想法的感情,他們便愿意下苦功,掌握這種語言,以便達到他日能在同學、教師面前有好表現,甚至見到外國人也能說上兩句。如:玩“Simonsays.”這個游戲時,由教師或學生發命令如,“Handsonhead”,“Pencilsindesk.”,“Handsonshoulders”,“Handsbehindyourback”等等,當在命令前加上“Simonsays”這句話,學生就執行命令,如果命令前沒有“Simonsays”這句話,學生就靜止不動。這個游戲正符合了學生們好動的特點,但如果他們不會說單詞和句子,就無法參與,這樣就使他們迫切想學會單詞,自然他們也愿意為此而付出汗水。這一些都是因為處于青少年這個階段虛榮心較強,愛表現,想引起別人注意的年齡特點。
也正是這樣,在適當的時候教師采取直觀教學,筆者認為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直觀教學是采用如圖片、實物、玩具、幻燈片等一系列輔助教具及手勢、動作、表情開展的手段,對于一些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表示具體動作的動詞、表示情感的動詞及形容詞一般可采用直觀教學。對于初學者,對英語是一竅不通的,我們如能采用直觀教學,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他們參與。如學習apple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一手舉起蘋果,口中問到:“What’sthis?It’sanapple.”再延伸舉起兩個蘋果問:“Whatarethese?Theyareapples.”自問自答,再展開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這樣反復操練,學生不但掌握apple這個單詞的詞性,單復數,而且在運用時也瑯瑯上口,教師如能在學生回答得好之后,把蘋果獎給他,那課堂氣氛就更好,從而激勵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4.2利用音形結合、構詞法教單詞
“英語詞匯總量雖上百萬,但基本構詞成分卻是有限的。無論就音形而言,還是就意義而言,每個英語詞都同其他詞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整個英語詞匯系統中的一個分子?!保ê憾矗?990)⑦由此可見,各個詞匯之間是有聯系的,而且系統性很強,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利用詞匯的這些特點,立足于詞匯系統之上,當然對于這些特點教師也不能夠直接把它們說出來,最好能在集中教學詞匯時呈現出來,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發現,這樣的學習有學生親自的參與,更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如學習care這個單詞,可用構詞法,引申出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這樣不但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也學得了詞匯的知識,再如集中學習單詞時,可把形音相近的單詞,如:
window-low-blow-grow-know-flow-borrow-throw,
lake-face-date-page-gate-name-hate-rare.
bird-first-third-thirsty-birthday
等歸納在一起學,從以上的單詞可看出,它們不但詞形大致相同,發音也一致,特別是元音字母a的發音[ei]后都有是元音字母+輔音字母+不發音字母e構成,這樣的規律,也教會了學生用音標記單詞,對于單詞,學生自然也不會那么恐懼。
4.3英語解釋法
“學習語言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多聽、多讀,通過聽讀這兩條渠道向大腦輸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語言材料。有了大量的、足夠的語言輸入與積累,才能融會貫通形成語言規則?!保炙畹?,2001)⑧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要用英語來教學,用英語來解釋單詞、句子等,并用英語設置交際情境來啟發學生用英語思考,在英語教學大綱中,也要求教師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教學。因為中學生身處的環境是說漢語的環境,如果在每天一節英語課上已不能完全接觸英語,沒有一個說英語的環境使他們鍛煉和培養自身的聽說讀寫能力,更別說課后能說得更多。而這種英語解釋法正符合了用聽、說向大腦輸入大量語言材料的要求。英語解釋法是用簡單的,學生們已學過,熟悉的詞匯來解釋新的單詞,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掌握新單詞的聽、說、讀、寫。這樣用簡單英語解釋單詞,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聽力,而且對于舊的單詞能得到反復重現,也使學生找到了同義詞,了解更多的詞匯知識。學生對于教師所說的英語能聽得懂,又知道新單詞的意思,這樣增添了學生們學習的信心,厭煩心理也自然消失得七七八八了,自然也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積極學習的信心。
如可以這樣解釋下列單詞:(1)holiday:timeofffromwork(2)invite:asksomeonetodinneroraparty(3)housework:workdonearoundthehome(4)afternoon:between12:00and6:00inthedaytime(5)exam:animportantschooltest(6)different:notthesame(7)entrance:placewhereyougoin。當然用簡單英語解釋英語單詞,是要求教師在課前做一定量的收集工作去查找最簡單的詞匯。
4.4語境教學法
“語境不僅包括文章或言談的上下文,而且也包括了各種社會環境?!保ㄍ跷谋?,2001)⑨如果沒有一定的語境,任何詞匯也將變得沒有意義。由此可見語境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習詞匯一定要放在某個語境里學習。正如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所說:“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由此可見語境教學法可使學生通過語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單詞的用法和多種意義,從而對于單詞的記憶更加牢固。歸納起來說,筆者認為利用語境教學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4.4.1通過句型或上下文來教單詞
當遇到講授新單詞時,教師課前也是要花時間來準備的。如:water這個詞,在講授時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動作,如花灑、澆水的動作和喝水的動作等,這些都必須是學生熟悉的行為,再呈現以下的句子。如:(1)I’mverythirsty,Iwanttodrinksomewater.(2)Theflowersaredry,Imustwaterthemeveryday.(3)There
issomewaterinthebottle.,wecandrinkit.從語境中我們可猜測出(1)、(3)句中的water是水,(2)句的是澆水的意思,從中我們也可以知道water不同的詞性和用法。
利用上下文教單詞的道理也是一樣,比如說我們學習umbrella時,可以用下面這段文字:
It’srainingandIwanttogoout.Idon’twanttogetwet.Ihaven’taraincoatbutIhaveanumbrella.I’llputupmyumbrella.Therainiscomingdownonmyumbrellabutitisn’tcomingonme.Myumbrellaisprotectingmefromcatchingrain.Nowtherainhasstopped.I’lltakemyumbrelladown.,Anumbrellaisveryusefulwhenitisraining.這樣把umbrella放段落中學習,不但教會了學生這個單詞,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4.2利用情景教單詞
利用情景教單詞,是中學生較喜愛的一種方法,因為情景雖然是模擬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際情景中,這些可以使學生真正參與的活動,也是他們日常熟悉的場景,比如說,學習打電話用語時便可拿兩部會響的電話,讓他們好像真的在打電話一樣,在交際中,學得了知識。如:
A:Hello!MayIspeaktoJim?
B:I’msorryheisn’there.CanItakeamessageforyou?
A:OK!ThisisKate.Mytelephonenumberis87654321.
B:Allright.
A:Thankyouverymuch.Bye.
B:Bye.
學習交際用語還可以有購物、借物、問路、邀請和看病等情景可以用。這樣學生不但興致勃勃地學知識,讓他們多參與,既能說,又能聽,還能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使用語境教學法,教師的工作量是比較大,而且對教師的自身素質要求較高。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所使用的英語單詞是學生學過而且比較熟悉的,上課時要能使用全英教學,輕松自如地用英語解決上課遇到的問題。
4.5通過謎語教單詞
猜謎語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有了興趣,再積極參與,從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終把單詞牢牢記住。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較少采用這種方法,覺得猜謎語在一節課上不太可能,一節課45分鐘可能會浪費掉20分鐘左右,特別單詞多的時候,更不可能。但是教師們沒有注意到教授單詞絕對不是只采用一種或兩種方法,對于不同類型的詞匯或根據詞匯的特點,應該找出一種最適合教某個單詞和最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有些單詞采用謎語形式來猜測,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便也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力。
例如:(1)Whathasfourlegsbutonlyonefoot?(Abed)
(2)Whathasabedbutneversleeps,amouthbutneverspeaks?(Ariver)
(3)Whatfruitisneverfoundsingly?(Apear)
等等,這些謎語都是淺顯易懂的,也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
4.6通過游戲教單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靶睦韺W家也研究認為,興趣可增強記憶,興趣是人對事物的積極而持久的認識傾向,它與大腦皮層中思維活動的興奮中心相伴隨?!保ǔ淌赖?、張國揚,1996)⑩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對于這種天性我們不能壓抑,只能加以引導。游戲便是一種集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娛樂方式,也是孩子們偏愛的一種學習方式,不用說小孩,連成年人也不喜歡呆板,沉悶、枯燥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為零的,要想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吧,在詞匯教學中更要采取活潑多樣的形式,來減輕學生對單詞厭煩和焦慮心理,教師只有幫他們清除了這些心理障礙,孩子們的各方面能力才會有所提高。
關于詞匯的游戲是多不勝數,下面只舉幾個例子,如(1)Whatisit?一隊的學生描述一件東西,如:“Ithasfourlegs.It’smadeofwood.It’susedforsitting.另一隊學生就可答:“It’sachair.”這種猜測游戲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2)學數詞也有不少游戲,如:“Whohasnumber…?寫些數詞卡片,根據所教數詞的多少,卡片上分別寫上從1到25,從25到100,從100到1000和超過1000以上的數詞。當教師指卡與學生背誦、做游戲時,就用數字代替他們的各字。就像他們的英文名字一樣,使用多了就記熟了,這個游戲鍛煉了學生們的記憶能力。(3)Add-on這個游戲結合圖片、實物來做,學生1:“Iseealivingroom.”學生2:“Iseealivingroomandakitchen.”學生3:“Iseealivingroomakitchenandabathroom.”如此類推。或者學生1:“Ilikemilk.”學生2:“Ilikemilkandpie.”學生3“Ilikemilk,pieandcake.”也是如此類推,看誰堅持說得最長時間、最多的詞匯,這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復述能力和單詞的貯存量。
當然詞匯教學的方法不止上面所說的這些,比如說:詞性轉化法,同義近義辨析法,交際法,圖表法,比較法,集中單詞教學法等等,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5.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教師必需按照有關教學大綱的要求,遵循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原則,認真地分析學生學習英語詞匯中存在的問題,因應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詞匯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對英語詞匯學習感興趣,才能有法可循有樣可學,積極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初中英語詞匯的教學效果。
參考書目
[1]胡春洞,1990,《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章兼中,1993《外語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
[3]程世祿、張國揚,1996,《ESP的理論與實踐》[M],廣西教育出版社。
[4]汪榕培,2000,《英語詞匯學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5]林崇德,2001,《英語教學心理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7]董蔚君,2001,《英語游戲》[M],安徽教育出版社。
[8]王文斌,2001,《英語詞匯語義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
[10]胡文仲,2001,《中英文化習俗比較》[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