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33:17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農業設計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主控系統采用歐姆龍公司的可編程控制器CP1H型PLC,該類型的PLC具備與各種組件連接的相容性,因為它的工具有USB端口,還可以擴展2個串行端口,可方便同時連接多種組件。最大可安裝2個串行通信選件板(RS-232C×1端口或RS-422A/485×1端口)。
1.2多傳感器系統
1.2.1水位控制系統全量機械液位計WFH-2編碼型傳感器是通過浮子感測水位的,該儀器根據軸角編碼進行編碼。在進行閘門上下游水位測量時,安裝一個浮子,作為水位傳感元件;當水位變化時,浮子水位產生變化,從而帶動水輪做圓周運動,并準確地轉成相應的角位移量;水輪轉動軸編碼器是一個輸入軸,所以當水輪旋轉時,軸編碼器的電平已轉換成相應的數字代碼D,這種數字代碼D通過多芯電纜并行輸出,并在監測站的顯示器上顯示,即在人機界面上顯示。該浮子在轉換過程中采用的機械編碼是格雷碼轉換,測量范圍為40m,分辨率為1cm。1.2.2溫濕度控制系統PT100鉑熱電阻溫度傳感器精度高、穩定性好,使用方便,溫度范圍為-200℃~650℃。IH3605型濕度傳感器測量相對濕度(RH)范圍為0%~100%,環境溫度為0℃~85℃。該電路配有集成放大電路,輸出電壓為0V~10V,具有溫度補償和調零功能。其工作原理都是把電阻值轉化成電壓或電流再顯示。其系統信號傳輸流程如圖2所示。1.2.3電壓電流控制系統電流、電壓傳感器均選用珠海儀器儀表公司生產的HR-WP-AC系列交流電壓表、電流表。電機電壓電流的測量、溫度的測量、濕度的測量以及管道壓力的測量都是由PLC通過擴展I/O單元口采集傳感器送來的信號,然后進行A/D轉換和標度變換。以4mA~20mA模擬信號輸出為例,其A/D轉換如圖3所示。4mA~20mA的電流輸入對應于16進制數(10進制數)為0000~1770(0000~6000)。完整的數據輸出范圍是16進制數FED4~189C(對應的10進制數為-300~6300)。軟件編程時輸入電流在3.2mA~4mA之間時使用補碼來表示轉換數據。如果輸入的電流小于3.2mA時,斷線檢測功能將被激活并且轉換數據變為8000。
1.3系統人機界面的設計
1.3.1人機界面畫面設計和數據管理(1)電氣參數界面:顯示測得的水泵電壓、電流和轉動頻率。(2)參數設定界面:設定采集數據的標準值以及模擬數據采集。(3)數據采集界面:顯示從外界采集并且處理完的相關數據,包括1#、2#、3#田的溫度、濕度和農田中水源的水位。(4)歷史數據顯示畫面:顯示采集的1#、2#、3#田的溫度、濕度,并以表格的形式顯示出來,在此畫面上,還設置了可以通過下拉菜單選擇日期查看前一天和當天的歷史數據,以及可以跳轉到趨勢圖畫面的功能。(5)田間情況界面:該畫面可以看到農田中的總體情況和農田的整個畫面。(6)監控狀況界面:該界面主要實現對田間的相關設備如水泵、電動閥的開和關設置以及相關的報警顯示的設置。(7)歷史數據趨勢界面:該界面主要顯示采集到的歷史數據的趨勢圖,從而有助于分析采集到的數據,使得采集到的數據更形象化地呈現在用戶面前。1.3.2人機界面的報警設計人機界面中的報警設置使用事件登錄來進行系統報警。例如事件記錄文件名稱為EL_20070915.evt,即表示此文件記錄2007年9月15日所發生的事件。1.3.3人機界面的通訊MT8000所提供的穿透通訊功能允許PC上的應用程序透過HMI直接連接PLC,此時HMI所扮演的角色類似轉接器(converter),具體通訊如圖5所示。數據目標端口(DestinationCOMPort)是指MT8000與PLC連接的端口,數據來源端口(SourceCOMPort)是指MT8000與PC連接的端口。在使用穿透功能時,需正確設定這兩個端口的屬性。串行通訊口使用的是9針D型公座。PLC軟件設置時需要設置通訊端口的通訊協議為Hostlink。
2軟件系統設計
2.1系統軟件總體設計結構
該軟件部分功能如下:先采集外部各傳感器的信號并在人機界面上顯示相關數據,然后判斷是手動還是自動;如果是手動,則執行手動部分的程序;否則,則執行自動部分的程序??偟能浖鞒虉D如圖6所示。
2.2各參數檢測軟件設計
在該系統中的自動控制模式下,由水位傳感器將田間水位參數變化成格雷碼形式輸出,傳到控制單元,然后將此格雷碼送入PLC中經兩步轉換后成為BCD碼與設置的水位上下限(BCD碼)進行比較,如果實測田間水位小于設置的啟動水位,則閥門開啟,過45s閥門全開之后再自動開啟泵;如果實測田間水位大于設置的停止水位,則此時泵關閉,閥門經過45s延時后全關閉。在手動控制系統模式中,只需將相應的閥門開關按鈕按下即可控制閥門的開啟和關閉,同時閥門開啟之后才能開啟泵。在實際系統中,為防止泵開啟之后管道壓力過大造成管道破裂,可以設計成閥門開啟至少3臺之后才能開啟泵,從而實現保護管路的效果。其他參數如溫度、濕度、電壓電流的采集及軟件處理和水位的檢測方法類似。軟件編程系統外部總接線圖如圖7所示。
干旱缺水是21世紀面臨的全球性環境生態問題。甘肅地處中國西北內陸,屬典型干旱半、干旱氣候區,省內大部分區域降水稀少,且季節分配不均,干旱缺水問題則更為突出和嚴重,農業生產經常面臨春旱、秋旱和伏旱的威脅。解決甘肅的干旱缺水問題,改善生態環境,涵養水源是根本出路。目前,應立足農業灌溉用水量大、浪費嚴重,自然降水攔蓄不充分,水資源總體利用效率較低的實際,將節水的重點放置到農業、農村,積極發展節水農業,提高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率和農村田野天然降水攔蓄能力,這既能有效實現節水目標,也是促進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1節水農業的目標和任務
節水農業是灌溉農業和旱作農業的有機結合,是節水與蓄水并舉,變被動抗旱為主動防旱的農業管理體制的創新和節水技術措施的整合。發展節水農業的總體目標是逐步建立節水型高效農業水資源開發利用體系,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可持續增收。當前發展節水農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是以合理開發、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護現有水資源為出發點,整合和推廣應用各種節水農業工程措施與技術手段,建立并不斷完善節水農業措施和制度,切實解決農業灌溉用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低的問題。
2節水農業措施的設計
根據當前節水農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和農業與水利管理部門分家體制的現狀,結合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業部門在節水農業措施的設計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土地整理設計根據田面的平整度、地面坡度、土壤類型和農作物種植情況,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的要求進行土地整理設計,可整平的田面盡量要求整平,地面坡度較大的規劃后修成水平梯田、隔坡梯田,面積較大的地塊應合理規劃溝畦,開溝起壟分畦,以增加入滲,減少流失損耗,提高灌溉均勻度和效率。
2.2深耕與深松設計根據不同土壤質地與土地構型、原有耕作基礎,設計節水農業所要求的耕層厚度和有效土層厚度,通過逐年深耕改土,加深耕層,加厚土層達到設計要求,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增加入滲深度,提高蓄水能力,減少流失和蒸發。同時可以促進作物根系發育,擴大根系的吸肥吸水范圍,增強植物抗旱、耐肥、抗倒伏能力。設計中一般要求活土層應保持在30~45cm之間,深耕次數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深耕時間由冬閑前移至晚秋或后移到早春,深耕后當即耙耱、鎮壓,保護墑情。
2.3淺耕與覆蓋保墑設計通過地表淺耕、降低土壤毛細管作用、控制田間雜草,或覆蓋塑料薄膜、秸稈等,抑制土壤蒸發,減少地表徑流,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干旱山區尤其應大力推廣全膜覆蓋雙壟溝播技術,并注意盡可能在秋季雨后田間墑情最好時立即覆膜。
2.4化控抗旱劑的推廣使用設計目前我國已成功研制出抗旱保水劑、土壤蒸發抑制劑和植物抗蒸騰劑等三大類化控抗旱劑,并在較大區域、多種作物上推廣應用。各地應根據當地土質和作物種植情況大力推廣選用。拌種包衣選用適合的抗旱保水劑,地表噴施土壤蒸發抑制劑,作物葉面噴灑植物抗蒸騰劑。
2.5節水種植制度的設計在注重市場與效益原則下,根據當地降水分布、干旱發生規律,選擇設計優質、高效、節水的種植制度和作物結構。重點應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節水作物,將過去糧經二元種植結構調整為糧經飼(草)三元種植模式,擴大種草面積,減少灌溉次數,降低用水量。實行間作、套種、寬窄帶狀種植,減輕單位面積土壤水分供需不足的矛盾和壓力。
2.6節水栽培技術的設計包括抗旱節水優質高效作物品種的選擇,機械或人工精量播種、溝播、膜側播等播種技術的推廣,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長期需水、供水的控制等。
2.7節水灌溉制度的設計節水灌溉制度既是農業節水措施綜合效果的體現,也是農業節水、工程節水和管理節水三部分的結合點,所有節水效果都要落實到灌溉制度的擬定量化指標上來。節水灌溉制度的設計,首要任務就是應通過對不同區域、不同作物品種需水量科學分析,確定出最佳灌溉用水定額與產量之間的關系,以此作為衡量節水效益的量化標準,指導和規范節水灌溉工作;其次,在灌溉方式上應做到“五改”,即改大水漫灌為壟畦溝灌、改大畦灌溉為小畦灌溉、改長溝灌溉為短溝灌溉、改冬灌為春灌,有條件的地方應積極實施噴灌、滴灌和隔行交替灌溉。
3節水農業措施的完善
1技術層面
圍繞煙葉業務“一體化”閉環管理的設計思路,構建具有皖南煙葉特色的現代煙草農業信息化管理平臺,做到“信息互通共享、資源高效整合、業務有效銜接”,滿足國家局《數字煙草發展綱要》“四個統一”的要求。
2業務層面
在平臺統一的前提下,以煙葉供應鏈思路為指導,結合皖南煙葉公司的業務管理現狀,對行業信息系統進行應用功能拓展,確保單元系統有效落地,全面提升基層信息化應用水平。
系統架構設計
為實現企業信息化與行業信息化的有機融合,系統技術架構應遵循行業信息化標準與規范,故本系統與單元系統技術架構基本一致,如圖1所示。系統構建基于J2EE、SOA等技術,采用分層提供服務支持的設計思想,將系統劃分為基礎層、數據層、平臺層、應用層、展現層。系統從最底層開始,逐層向上提供服務,整個層次保持相對的穩定。隨著業務需求的不斷變化,各個層次、各個組件進行優化和完善,在不改變系統框架的前提下即可完成系統的改進。
1基礎層設計
主要為系統應用提供底層的運行環境,包括PC終端、服務器、交換機等硬件設施,以及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等軟件環境,建設時將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避免重復投資造成資源浪費。
2數據層設計
數據層就是常說的數據源所在的層次,數據層設計具有如下特點:1)可運行于DB2、ORACLE、SQLSERVER等主流數據庫之上;2)使用聯邦數據庫技術;3)數據業務處理(交易)、數據查詢、空間數據分離。
3平臺層設計
平臺層由界面集成、業務集成、服務集成、業務構件、數據集成、支撐平臺等幾部分內容組成。1)界面集成。界面集成從單點登錄、組織管理、用戶管理、權限管理、菜單管理、應用組裝、Portal展現等七個功能點來做全面的界面集成。2)業務集成。通過應用開發技術和工作流引擎等工具實現應用系統之間的業務流程集成,實現系統松耦合、組件化和標準化,支撐煙葉系統之間信息共享、流程編排、業務交互。3)服務集成。通過企業服務總線建設,實現內部服務的通信與整合,構建服務注冊及管理機制。4)數據集成。數據集成包括在各應用之間實現數據共享和數據交換,建立基礎數據信息庫。主要有:(1)數據及編碼標準體系的建立。數據及編碼標準體系是應用系統數據整合和業務整合的基礎。建立行業數據及編碼標準體系是建立基礎數據信息庫的基礎。(2)基礎數據信息庫。以基礎數據使用規范為標準建立基礎數據信息庫,用以實現信息共享,服務于應用系統的集成應用。(3)數據交換平臺的建立。以數據交換管理規范為基礎,建立應用系統之間交換數據的軟件平臺。
4應用層設計
業務應用覆蓋煙葉生產經營的主要業務,包括客戶關系管理、生產過程管理、收購管理提升、調撥倉儲管理、煙用物資管理、電子結算、主題分析等七個模塊。
5展現層設計
在展現層將統一用戶權限,面向企業不同層次的業務角色,如:領導、管理人員、煙站微機操作員等用戶,通過統一的門戶,訪問不同的應用模塊,業務操作、數據查詢、數據分析。
系統功能設計
結合業務部門的實際應用需求,現代煙草農業信息管理平臺功能模塊設計如下:
1客戶關系管理
1)目標定位。以CRM管理理念的為指導,實現新型種植主體檔案管理及等級評定,為差異化服務及散煙收購模式的推廣奠定基礎。同時增加客戶回訪及投訴等關聯功能,提升客戶服務水平。2)功能描述。(1)基礎檔案管理:實現各類種植主體基礎檔案管理,并可根據預先設定的類別歸屬條件(如種植面積),對煙農進行自動歸類。(2)客戶星級測評:建立評價方案,明確評價指標(如種植面積、合同履約率、煙葉交售等級結構、技術到位率),開展對種植主體的星級評定,實現對種植主體的分類測評,為差異化服務奠定基礎。(3)客戶投訴管理:記錄煙農對服務人員及相關人員提出的投訴,并對投訴處理過程及結果進行跟蹤。包括煙農投訴記錄、投訴處理意見、處理結果跟蹤。(4)客戶回訪管理:根據客戶回訪方案,對客戶服務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全面收集客戶反饋的問題和建議,從而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同時從煙農中收集有關煙葉生產相關信息,對有價值的部分信息分析處理后分送到有關部門和領導。具體功能包括:回訪方案制定、回訪結果查詢及分析。
2生產過程管理
1)目標定位。以生產報表自定義的形式,實現生產動態信息的高效采集、快速統計和及時傳遞。健全煙葉生產環節信息,為質量追溯奠定基礎。2)功能描述。(1)生產報表定義:根據生產需求,對生產報表的格式進行定義后下發至煙站進行數據填報。煙站可結合本級管理需要對報表進行細化定義。(2)生產報表填報:根據上級下發的報表格式,進行生產過程相應數據的采集與填報。采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手工錄入數據,另一種是利用手持終端設備進行采集。(3)生產報表查詢:實現煙站上報報表的多維度查詢(按時間、按組織結構等)。
3收購管理提升
1)目標定位.在原有系統功能基礎上,增加散煙收購的信息支撐,提高收購工作效率;同時根據收購業務管控需要,對煙葉收購的時間、比例、重量、票據等關鍵要素進行密切監督和預警,實現對收購全過程的實時控制。2)功能描述。(1)散煙收購應用收購類型設置:實現煙站各條收購線收購類型的設置(散煙/把煙),以區分煙葉收購類型。收購報表提升:結合煙葉收購的形態特征(把煙/散煙),對相關煙葉收購報表進行相應提升,實現收購報表數據的分類統計和查詢。散煙補貼核算:包括補貼方案制定、散煙補貼核算、散煙補貼查詢等。(2)收購業務監控單秤交售重量異常監控:對單筆煙葉交售的重量超出電子秤重量峰值或者超出合理值范圍的數據進行監控,確保收購業務規范。交售等級結構異常監控:設置上、中、下等煙比例最大值,對超出或即將超出該值的收購等級比例數據進行監控預警。連號票據等級、重量相同監控:對連號票據等級、重量相同的數據進行過濾展現,有效分析數據異常原因。單據沖紅監控:設置票據沖紅的最大值,對超出該值的票據數據進行過濾展示。收購時間段異常監控:依據煙葉收購運行要求中的收購時間段為標準區間值,對超出該合理區間內的收購票據數據進行展示。檢驗是否有超時收購。
4調撥倉儲管理
1)目標定位。實現煙葉物流進、銷、存數據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數據采集時效性和準確性。2)功能描述。(1)調運計劃管理:用于內部調運計劃及銷售調運計劃的制定和分解。內部調運是指收購站點的煙葉調往中轉倉庫,調運不受購銷合同控制,銷售調運計劃是中轉倉庫或煙站的煙葉銷售調運到煙廠,要受購銷合同控制。(2)煙葉入庫管理:實現煙站煙葉的入庫信息采集。(3)倉儲作業管理:包括移庫管理、庫存盤點、變質煙管理、煙葉出庫管理、倉儲資源管理等。
5煙用物資管理
1)目標定位。整合現有物資管理系統,增加物資需求管理、驗收管理、供應商管理等模塊,實現對煙用物資的購、銷、存精細化管理。2)功能描述。(1)物資需求管理:包括物資需求目錄、物資需求摸底、物資需求制定等。(2)物資驗收管理:實現兩級物資驗收的電子化操作。(3)采購分配:根據需求及合同進行分配,同時與購肥指導單等單據進行關聯,保證分配的合理性。(4)供應商管理:建立物資供應商基礎資料檔案庫,并結合供應商的服務、產品質量情況,對供應商等級進行劃分,建立供應商首選名單及黑名單。
6電子結算
干旱缺水是21世紀面臨的全球性環境生態問題。**地處中國西北內陸,屬典型干旱半、干旱氣候區,省內大部分區域降水稀少,且季節分配不均,干旱缺水問題則更為突出和嚴重,農業生產經常面臨春旱、秋旱和伏旱的威脅。解決**的干旱缺水問題,改善生態環境,涵養水源是根本出路。目前,應立足農業灌溉用水量大、浪費嚴重,自然降水攔蓄不充分,水資源總體利用效率較低的實際,將節水的重點放置到農業、農村,積極發展節水農業,提高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率和農村田野天然降水攔蓄能力,這既能有效實現節水目標,也是促進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節水農業的目標和任務
節水農業是灌溉農業和旱作農業的有機結合,是節水與蓄水并舉,變被動抗旱為主動防旱的農業管理體制的創新和節水技術措施的整合。發展節水農業的總體目標是逐步建立節水型高效農業水資源開發利用體系,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可持續增收。當前發展節水農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是以合理開發、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護現有水資源為出發點,整合和推廣應用各種節水農業工程措施與技術手段,建立并不斷完善節水農業措施和制度,切實解決農業灌溉用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低的問題。
二、節水農業措施的設計
根據當前節水農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和農業與水利管理部門分家體制的現狀,結合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業部門在節水農業措施的設計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土地整理設計根據田面的平整度、地面坡度、土壤類型和農作物種植情況,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的要求進行土地整理設計,可整平的田面盡量要求整平,地面坡度較大的規劃后修成水平梯田、隔坡梯田,面積較大的地塊應合理規劃溝畦,開溝起壟分畦,以增加入滲,減少流失損耗,提高灌溉均勻度和效率。
2.2深耕與深松設計根據不同土壤質地與土地構型、原有耕作基礎,設計節水農業所要求的耕層厚度和有效土層厚度,通過逐年深耕改土,加深耕層,加厚土層達到設計要求,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增加入滲深度,提高蓄水能力,減少流失和蒸發。同時可以促進作物根系發育,擴大根系的吸肥吸水范圍,增強植物抗旱、耐肥、抗倒伏能力。設計中一般要求活土層應保持在30~45cm之間,深耕次數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深耕時間由冬閑前移至晚秋或后移到早春,深耕后當即耙耱、鎮壓,保護墑情。
2.3淺耕與覆蓋保墑設計通過地表淺耕、降低土壤毛細管作用、控制田間雜草,或覆蓋塑料薄膜、秸稈等,抑制土壤蒸發,減少地表徑流,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干旱山區尤其應大力推廣全膜覆蓋雙壟溝播技術,并注意盡可能在秋季雨后田間墑情最好時立即覆膜。
2.4化控抗旱劑的推廣使用設計目前我國已成功研制出抗旱保水劑、土壤蒸發抑制劑和植物抗蒸騰劑等三大類化控抗旱劑,并在較大區域、多種作物上推廣應用。各地應根據當地土質和作物種植情況大力推廣選用。拌種包衣選用適合的抗旱保水劑,地表噴施土壤蒸發抑制劑,作物葉面噴灑植物抗蒸騰劑。
2.5節水種植制度的設計在注重市場與效益原則下,根據當地降水分布、干旱發生規律,選擇設計優質、高效、節水的種植制度和作物結構。重點應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節水作物,將過去糧經二元種植結構調整為糧經飼(草)三元種植模式,擴大種草面積,減少灌溉次數,降低用水量。實行間作、套種、寬窄帶狀種植,減輕單位面積土壤水分供需不足的矛盾和壓力。
2.6節水栽培技術的設計包括抗旱節水優質高效作物品種的選擇,機械或人工精量播種、溝播、膜側播等播種技術的推廣,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長期需水、供水的控制等。
2.7節水灌溉制度的設計節水灌溉制度既是農業節水措施綜合效果的體現,也是農業節水、工程節水和管理節水三部分的結合點,所有節水效果都要落實到灌溉制度的擬定量化指標上來。節水灌溉制度的設計,首要任務就是應通過對不同區域、不同作物品種需水量科學分析,確定出最佳灌溉用水定額與產量之間的關系,以此作為衡量節水效益的量化標準,指導和規范節水灌溉工作;其次,在灌溉方式上應做到“五改”,即改大水漫灌為壟畦溝灌、改大畦灌溉為小畦灌溉、改長溝灌溉為短溝灌溉、改冬灌為春灌,有條件的地方應積極實施噴灌、滴灌和隔行交替灌溉。:
三、節水農業措施的完善
2項目概況
2.1區位
宿遷西楚莊園位于江蘇省宿遷市南蔡鄉,北側、西側均臨主干道,東側、南側靠近農田.現場基地呈四邊形,地勢平坦,占地約25.6萬m2(見圖1).南蔡鄉東臨徐淮公路、京杭大運河,徐鹽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市區僅10km,區位優勢極為明顯.
1.2宿遷城市現狀與歷史文化
宿遷市地處江蘇省北部,有比較好的農業生產條件,耕地面積比較大,水域比較廣闊,長期以來處于以農業為主的封閉型經濟開發之中,傳統手工業中釀酒業歷史比較久遠.宿遷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人文薈萃.項羽故里建筑古樸,宏偉莊重;清代留下的皂河行宮重檐斗拱,金碧輝煌,是大運河沿線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敕賜極樂律院”中的大雄寶殿、藏經樓、玉佛樓保存完整;東大街和新盛街等老街神采依舊;洪澤湖、駱馬湖以及古黃河風光帶、運河風光帶、馬陵河風光帶景色宜人;另有千年名剎真如禪寺、楊泗洪墓、孔廟大成殿、耶穌堂、顯佑伯行宮等文物景點.
3宿遷西楚莊園景觀設計
3.1出入口景觀
3.1.1入口大門大門是一個封閉空間的標志,不僅要簡單大氣,還要呼應主題.因此,西楚莊園的大門采用具有古風、農家韻味的門樓式建筑,簡易的橫木配以茅草屋、水輪,簡約而生態.入口處道路寬敞,給人大氣、舒暢的,路邊可種植一些銀杏等植物,季相色彩豐富,秋天樹葉變黃脫落,滿地的金黃樹葉,引人遐想,并且銀杏樹給人一種偉岸大氣的感覺,為生態園增添了些許韻味.3.1.2入口廣場西側入口廣場主要是車輛進出莊園的出入口.廣場中心設有駿馬雕塑,既象征著宿遷西楚霸王的文化,又預示著宿遷將策馬奔騰、馬到成功.停車場位于入口里面,方便管理又安全,入口廣場也可做人流集散地.植物配置體現層次感,設計簡單大方,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
3.2中心景觀
3.2.1湖影暮云小島以山坡的形式塑造而成,在水中形成倒影,島中的風景盡收眼底.島中的仙弈亭坐落于親水木平臺上,既可以供游覽者休憩閑聊、下棋對弈,又可觀賞島中櫻花的燦爛和湖水的蕩漾.春天櫻花艷麗,滿樹燦漫;夏季樹木翠綠,林蔭宜人;秋季層林盡染,火紅迷人;冬季白雪依依,景觀冷艷.在仙弈亭中欣賞到此景,使人們在觀賞的同時能夠放松心情,消除疲勞.3.2.2樹陣廣場位于篝火廣場的兩側,和科普文化展覽區與休閑娛樂區相連接,有一定的過渡作用.同時,樹陣樹冠圓滿寬廣,樹蔭濃郁,形成很好的景觀效果,也可供游者乘涼蔽日,駐足休息.樹陣廣場設有石桌凳,可供游者們進行下棋、打牌等娛樂活動.樹陣廣場旁設有宿遷文化景墻,體現宿遷當地的歷史文化.文化景墻還可達到漏景的效果,通過文化景墻縫隙,人們可以欣賞到后面的景觀,從而增強人們游覽的好奇心,具有神秘感.3.2.3竹香館位于休閑娛樂區的北邊,靠近生態軸線.竹香館主要為游者展現農家小吃,地方特色明顯.在生態餐廳的前面有一個小的廣場,主要起人流疏散的作用;廣場中設有休息坐凳,供人們休息交談,增進彼此感情.3.2.4親水平臺水一直與人們有著自然的親近關系,利用水體還可繁衍家禽[12].因此,親水平臺的設計是不可或缺的.鋪裝采用防腐木,不僅自然生態,而且質地手感好,可以供游者垂釣、休息等活動.其內設有觀景亭,供游人休息賞景所用,同時可點綴親水平臺,豐富景觀效果.3.2.5湖山在望湖中心3座島嶼相連,打破湖面的平靜單調感,提起游客的興趣.3座島分別為民俗風情度假區、情侶度假區、天然生態度假區,不僅呼應生態園的主題,還加入了宿遷的文化,把生態和景觀融為一體,做到高環境、高情調、高文化,景觀效果極佳,是人們放松心情、怡然自得的好去處[13].
3.3次要景觀
3.3.1夕照廊設置在水景與百果采摘園之間,西鄰水景,東鄰山坡,四周環境極佳.不僅能供人們休息,還能讓人們駐足此處,舒緩心情,輕松愉悅地享受人間美景.3.3.2流虹橋連接島嶼與園區道路的橋梁,蜿蜒曲折,增加情趣.橋的材質用大理石,欄桿扶手上刻制宿遷的民俗風情,增加游走的趣味性,同時又能豐富游者的文化知識,使其深入了解宿遷文化.3.3.3古木交柯島嶼中的景觀設計尤為重要,要抓住全園的主景.植物配置豐富,層次感強,采用了一些高大的古樹,原生態化強烈,具有歷史滄桑感,意境優美.3.3.4文化景墻主要以石材為主,景墻上刻有宿遷歷史人物事跡和一些宿遷民俗風情等內容,讓人們在休息的同時能夠了解當地的文化.
3.4種植設計
根據農業生態園的總體布局特點進行具體的種植規劃,環境設計的風格與生態園主題相一致,以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為主線.在植物配置時考慮整體氛圍的創造、視覺效果、生態園所在區域的特點等,創造出特色明顯的植物景觀[14].
2農業觀光園概述
2.1農業觀光園的概念農業觀光園是指在移動的范圍內,具有清潔、無污染的自然生態環境,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為前提條件,以農業資源和鄉土文化為基礎,擁有農業生產和旅游功能,通過合理開發農業資源、結合旅游、融入環境,實現生態農業生產、經營、生態環境觀光、文化教育和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園區。
2.2農業觀光園的類型農業觀光園根據其所在地區的不同分為都市農業、觀光農場或觀光農莊兩種形式。地處都市區域的農業觀光園被稱為都市農業,此類觀光園有農業公園、自助農園、教育農園和森林觀光園等。地處鄉村的農業觀光園被稱之為觀光農場或觀光農莊。在我國農業觀光園多表現為農家樂、度假村和生態農莊等形式。
3農業觀光園植物景觀的特征
3.1農業觀光園中的植物具有一定的生產效益農業觀光園中的植物以農作物為主,其中包含大田作物的小麥、玉米、大豆等,楊樹和楸樹類的速生樹木,水果蔬菜魚塘以及大棚類栽培植物。農業觀光園中的植物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與大自然的發展規律是吻合的。
3.2農業觀光園中植物的種植形式為田塊式在農業觀光園中植物的種植區是由不同色澤幾何斑塊的有機拼接。在這些幾何斑塊的周圍種植由防護林帶、水渠、谷場等基礎設施。通過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體現出農業觀光園的樸實風格。
3.3地被植物是農業觀光園中的配景植物地被植物形態矮小、繁殖能力較強、管理粗放、適應種植范圍廣等優點。在觀光園的果樹、林帶以及渠埂上都能夠種植。地被植物能夠在不影響園區農作物的環境中創造出適宜大環境的景觀,增添園區的自然和溫馨。
4農業觀光園地被植物景觀設計的要點
4.1選擇鄉土地被植物農業觀光園區建設地點在鄉鎮或是城市郊區,因此其中的景觀具有當地的自然特征,并表現出自然和諧的景象,給人帶來輕松舒展的感覺。游客們來此的目的就是欣賞該地區本土的植物景觀和民俗文化。鄉土地被植物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并向人們傳達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信息,揭示當地民眾的各類民俗活動。因此,在設計農業觀光園地被植物景觀設計時首先應選用當地喜聞樂見的植物。
4.2營造一種親切宜人的氛圍農業觀光園的植物除了具有保護環境的功能外,還具有服務游客的需求。要滿足游客的需求先要了解服務對象的需求。城市居民到農業觀光園的度假內容通常包含生產體驗、農家餐飲和園藝理療等。這些需求實際上是農業景觀背景下的宜人小空間。因此,農業觀光園建設的首要條件是具有宜人的空間,此外,這種宜人小空間的投資較少、特色較強、效用發揮較快的一種景觀設計方法。
4.3地被植物適用于粗放型管理農業觀光園最主要的目的是收獲農作物,在管理時需要對園區內的植物進行播種、整理、除害防治和收獲幾個重要的過程,隨著現代機械化的快速發展,農業觀光園農作物的管理也逐漸實現了機械化。而該園區的觀光特性只作為一種副產品。而農業觀光園中地被植物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因此在管理是適用于粗放型管理。
5農業觀光園中地被植物的景觀設計
5.1園區中地被植物花鏡的景觀設計
5.1.1合理選擇適宜于農業觀光園中花鏡景觀的地被植物。地被植物的管理屬于粗放型管理,在選擇時對于種植花的花期沒有特別要求,但是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到同一季節各類花卉的姿態、色彩、數量以及植物體型的協調對比?;ㄧR景觀的布局設計要嚴謹,盡可能延長觀賞時間。通常情況下選用粗放型管理、花期時間較長、花色鮮艷的地被植物,同時還可適當的配置一些開花灌木或是野生的觀花地被植物,以形成自然形態下的植物景觀。
5.1.2花鏡的總體設計。花鏡設計具有一定的輪廓,在其輪廓邊緣可以種植草坪或矮性花卉以增加其景觀美。當花鏡的觀賞面為單面時,在設計時應采用前低后高的形式,當花鏡的觀賞面為雙面時,在設計時應采用中間高,兩邊低的形式。在設計過程中要注意種植各段地被植物的材料和花卉色彩,具有多樣變化,并使其色調和四周環境做到協調一致。
5.1.3花鏡景觀的平面設計?;ㄧR平面地被植物在種植時通常采用混種的方式而其花叢種植的面積大小不一,一些景觀相對差的植被其種植面積相對小些。在設置其種植平面時,為了保障植物分布的均勻,避免種植植物種類的繁多而產生雜亂的現象,在種植時可以將主種花種分開種植在不同的位置,同時對一些景觀相對差的花叢增加其他花卉給予補充。
5.1.4花鏡景觀的立體設置。花鏡只有表現出很好的立體觀賞效果,才能夠表現出地被植物的美觀,在設計時我們采用地被植物的株型、株高和花序等觀賞特性,使種植的地被植物表現出層次分明的花色層次,植株的種植表現出錯落有致的美觀。根據地被植物結構相所構成的整體外形,我們可以把地被植物分為水平、直線和獨特三種類型。水平型的地被植物表現為植株圓渾、植物花朵密集,此類花株多表現為單花項生或是傘形花序。直線型植株多表現為頂生總狀花序或穗狀花序,形成明顯的豎線條。
5.2矮生灌木地被植物的景觀設計矮生灌木是園林植物中的一種類型,其形狀較多、形態各異等特性。因此此類地被植物多種植在農業觀光園中的林地,也是豐富園林植物景觀的主要植物。矮生灌木的生長期較長且耐修剪。在種植設計時需要考慮該植物配置效果的發展性和變動性。矮生灌木適合大量種植,且其生長性強、生長速度快。并形成良好的地被植物群體觀賞效果。
需求分析
本設計的目標是實現網絡化數據的共享。聯系實際需求,提供傳統媒體的數據共享也是不錯的選擇。運用對信息庫進行新建、擴建和整合等手段,使農業機械基礎數據實現網絡化和數字化,再運用互聯網這個媒介將農業科技信息提供給社會,達到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此外,還可以運用內部網來將相關的信息提供給政府部門和科技管理部門。同時,本項目還能夠提供轉換接口,此功能就是利用傳統媒體來表示數據庫里面的內容,從而擴大農業機械基礎數據共享的范圍,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基礎數據具備的作用。
1系統功能分析
對農業機械實施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對其功能需求進行分析。農業機械基礎數據采集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駕駛員管理、機械管理、機械事故管理、監理人員管理和綜合報表處理等5個方面。
1)對農業機械的駕駛員進行管理。管理內容主要包括對駕駛員進行登記、查詢、統計、駕駛證和臺帳業務報表的打印,以及駕駛員的補證、換證、注銷、轉籍、審驗或變更修改等。
2)對機械進行管理。一般而言,農業機械主要是指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對農業機械進行管理就是指對農機進行登記和統計等,以及對拖拉機進行檢驗、封存與補證等活動。
3)對農業機械的事故進行管理。簡而言之,對農業機械的事故進行管理是指對農業機械發生的事故進行登記、調查和統計等。
4)農業監理執法人員的管理。主要包括登記、錄入、修改、刪除、審驗、查詢、預覽和備份農機監理執法人員的各種信息,能進行執法證及各類統計分析報表及各類臺帳的打印。同時,還可用于對執法證進行審核、檢驗和注銷等行為。
5)進行各種農業機械綜合報表的生成和處理。這類活動通常是指編制月報、季報和年報,并對編制的這些報表進行統計與分析。
2系統建設原則
1)實用性。一般而言,實用性要堅持的原則就應該體現出需求和技術相結合的原則,而且所研究出的系統應該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的。
2)可擴充性和兼容性。這個原則就是指在設計系統時,認真分析系統的發展因素和歷史因素是很有必要的,從而就可以有效地把系統的設計和產品的生命周期結合起來,為產品的升級提供方便,為功能擴展提供接口。
3)結構優化。系統結構設計要合理,這樣才能保證程序運行有較快的速度,減少等待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4)簡便性。軟件要使用大量代碼,盡量地使用自動選擇、顯示和按鈕操作,以使操作人員更加準確和簡便地操作,減少人工錄入的工作量。
5)良好的人機交互性。良好的人機交互性要求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人機交互功能主要靠可輸入輸出的外部設備和相應的軟件來完成。可供人機交互使用的設備主要有鍵盤顯示、鼠標和各種模式識別設備等。與這些設備相應的軟件就是系統提供人機交互功能的部分。
系統總體設計
對農業機械的管理,基礎數據采集主要側重于地縣級和省級,數據庫服務器設立在省級。地市級農機部門建立的數據能夠存入到省級監理部門的網絡中心,經過網絡中心對數據服務器進行調配和分析后,達到每個授權用戶權責的功能。省縣級的農業機械基礎數據采集和交換的網絡結構如圖1所示。國家級信息中心在準確擁有這些基礎數據資源后可進行宏觀監管和調控,制定相應的政策。通常情況下,國家級網絡中心處于核心地位,省級監理部門屬于主干,地市級監理部門起著基礎作用,而縣級監理部門則處于依托的作用,通過互聯網技術監理網絡應用平臺,實現數據在權利范圍內的共享,其網絡結構如圖2所示。根據農業機械對基礎數據采集系統功能的需求,把農業機械基礎數據的采集系統劃分為6個模板,即拖拉機管理子系統、農業機械事故管理子系統、農業機械駕駛員管理子系統、聯合收割機管理子系統、農業機械綜合報表子系統以及農機監理人員管理子系統。
基礎數據采集模塊的設計
1農業機械駕駛員管理子系統。按照業務操作流程的不同,農業機械駕駛員管理可以分為注冊審核、證件管理以及登記3方面。其中,注冊審核可以機械分為初學登記、增駕登記和年度審驗。農機駕駛員管理模塊的初學登記業務操作流程如下:首先,有意向學習農機駕駛的人員要在自己的居住地進行報名,填寫登記表,同時交驗身份證件,并進行體檢。若這些條件達到了所制定的要求后就可以對這些人員進行科目培訓,再進行理論和技術科目的考試,考試成績合格者可以取得駕駛證,成為真正駕駛員。駕駛員需要增駕時,需持本人駕駛證及有效身份證件到農機監理機構填寫相關申請材料,并經過增駕考試,符合規定的領發新證。證件管理就是指農機的駕駛證出現遺失、有效期滿、被盜或損壞等情況下,持本人有效證件到當地農機監理機構辦理相關手續。這些業務大體分為掛失、補發和換發等,其流程基本一致。農機駕駛員因調動或其駕駛證的內容有變更的情況下,需要及時到農機監理機構辦理登記手續,通常包括轉籍和變更兩種情況。具體來講,轉籍就是指轉入和轉出。當轉入的時候,農機駕駛員應該憑自己的有效證件到農機監理部門辦理相關的轉入手續;當轉出的時候,農機駕駛員也應該憑自己的有效證件到農機監理部門辦理相關的轉出手續,農機監理機構就會把駕駛員的檔案及時轉給新籍的農機監理部門,同時也將轉出的事項標注在駕駛證上。農機駕駛員管理子模塊功能結構如圖3所示。
2拖拉機管理子系統。在對拖拉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各縣、區、市的農機監理站都應該面向機手,主動擔當并做好基礎的管理工作,如報戶、建檔、異動登記和管理原始檔案等。另外,農機基礎數據采集系統主要目的就是解決拖拉機登記、統計以及駕駛證的審驗、異動與封存等相關的業務。通常情況下,這個模塊的拖拉機分為小型拖拉機和大中型拖拉機。小型拖拉機就是指發動機功率不足14.7kW的拖拉機,而大中型拖拉機就是指發動功率大于14.7kW的拖拉機。一般而言,拖拉機管理模塊的基本數據是指拖拉機的機主、號牌、地址、聯系方式、機器的類型、出廠日期、制造商、功率、核定質量、發動機號、顏色、登記時間和所在管轄區等相關的基礎數據信息。拖拉機管理模塊功能結構如圖4所示。
3聯合收割機管理子系統。聯合收割機管理模塊進行聯合收割機數據的提取、查詢、統計、分析處理和對全國聯合收割機的監控指揮。聯合收割機的查詢是為了進行數據挖掘,以便對聯合收割機進行監控和宏觀調配,主要是對號牌號碼、機主、轄區、廠牌型號或登記日期等信息的查詢。統計分析是對其檔案進行數據挖掘,主要包括機械類型分布、使用年限分布、機型分布、驅動方式分析等進行統計分析。
4農業機械事故管理子系統。簡而言之,農業機械事故管理的模塊就是采集、統計和分析農業機械事故的數據,在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后研究出事故發生存在的隱患或者規律,從而有效地對農機事故進行預測和監管。農機事故管理模塊統計分析的基礎數據包括:24h發生事故起數和死亡人員統計;月事故數和月死亡人數;各縣農機事故數和死亡人數;農機事故原因統計,包括無證駕駛、酒后駕駛、超速超載、機械故障和操作失誤等;事故路面類型統計;事故路面坡度統計和事故氣候統計等。
5農機監理人員管理子系統。農機監理執法人員管理模塊就是對農機監理人員的數據進行采集、統計與分析,并對我國農機監理執法人員進行管理。在對農機監理人員檔案進行統計和分析后,再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從而實現對我國農機監理執法人員的管理和控制。通常這個模塊的主要內容是指查詢或者統計農機監理執法證號、根據執法人員所在管理轄區的代碼進行查詢或按農機監理執法人員職稱查詢等。
本文作者:劉丹工作單位:黑龍江省克山縣北興鎮政府
運作不夠規范,民主管理機制有待完善。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名稱、組建方式、遵循原則和運作方式差別很大,有按企業組建的,有按合作制組建的,有按社團組織組建的,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工作機制不健全,民主管理、利益分配和監督約束機制落實不到位,導致成員對組織的依存度不高,影響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專業人才缺乏。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多的合作社需要具備農業技術知識,能管理、善管理的專業人才。但是由于工資待遇及思想認識等問題,真正的人才并不愿意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多數仍然依靠相關職能部門提供技術指導,仍處于初級階段,制約了合作社進一步發展。利用科技提升合作社。一是信息到家。要及時編印農村科技、市場銷售等信息,結合科技下鄉等活動,進行信息指導,確保農民第一時間掌握市場需求信息。二是打造信息交流平臺。建立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網站,利用互聯網收集農業科技信息,特別是產、供、銷等環節的市場信息。為專業合作社會員和農民提供致富信息、市場行情、政策法規服務。三是通過網站、電子平臺引導,鼓勵和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品與國內外超市、物流配送中心、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建立銷售網絡,參加有關農產品交易洽談會、博覽會、展示展銷會,通過訂單形式建立契約關系。
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要進一步加強。雖然國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已實施4年多,但地方的相關配套扶持政策相對滯后,或遲遲沒有出臺。省里和市、縣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雖有一定的扶持,但財政專項扶持的資金數量較少,受惠面窄。一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很難得到金融部門的信貸資金支持,特別是中長期項目貸款更少。二是國農有關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稅收居大不易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辦理自產農產品的品牌注冊,有機、綠色、無公害等標識認證過程中,被視同公司、企業、得不到相關政策扶持和優惠。建品牌發展合作社。品牌化建設是專業合作社應對市場挑戰、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提高自身效益的重要途徑。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健全規范的信用管理制度,樹立現代農產品品牌戰略意識,實施品牌化經營戰略。
引導、鼓勵和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和地理標志產品等相關認證和申請注冊產品商標,提升產品價值,以信譽和品牌贏得市場。要以農民合作示范社為標尺,推行品牌化建設、標準化建設。從該市現有成功合作社的例子看,此舉應當是努力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能力核心作用力。
2設施農業配套的主要機械設備
目前,石嘴山市設施農業配套的主要機械設備主要有:淤棚、室內環境控制設備。包括各種機械加溫設備、補光設備、通風設備、灌溉設備、二氧化碳氣體施肥設備等。于棚、室內作物栽培(育苗)機械設備和各種作業機械。主要包括小型土壤耕作機具、地膜覆蓋機具、種植機具、植保機具、育苗機械設備、支撐架系統設備等。盂附屬機械裝置。如卷簾機等。
3設施農業機械化生產的主要技術內容
目前,石嘴山市的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還處于低層次階段。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有機械耕地、機械整地、機械卷簾、機械增溫、二氧化碳發生器增施氣肥、機械植保、機械灌溉以及物理農業等技術。在實際生產中,有的機械化技術已較為成熟,適合大面積推廣和應用。
3.1機械耕地、整地技術選擇購置適于溫棚蔬菜、瓜果種植需要的小型田園多用微耕機,重點開展耕地、整地、中耕除草、滅茬等室內作業,從而充分發揮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結構、積蓄養分與水分、消除雜草等作用,為作物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條件。通過幾年的試驗研究和篩選,確定了山西省運城市昌興農機有限公司制造的關圣牌1WG-6型多用微耕機適合本地區使用。
3.2機械卷簾技術購置和使用大棚卷簾機,提高放簾、收簾工作效率,延長大棚采光時間,減輕農民勞動強度,節省大量人力,提高設施農業產品產量和品質。研究表明,山東壽光中昌卷簾機有限公司制造的天成中昌ZC-QS-150型等系列卷簾機較為適用。
3.3機械增溫技術利用熱風爐、地熱等設備,主要用于冬季室內增溫,保證蔬菜育苗和生產達到合理溫度以上,同時在抗寒、抗冰雪中發揮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寧夏銀川華仁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制造的LRFL0.03型熱風(暖風)爐和寧夏平羅縣陶樂農業機械廠制造的NFL-500型熱風(暖風)爐較為適用。
3.4二氧化碳發生器增施氣肥技術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日出后隨著作物光合作用消耗,使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急劇下降,影響光合作用和生長發育。因此,采購二氧化碳發生器,利用其在日光溫室內增施二氧化碳,以提高日光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達到提高定植作物產量和改善品質的目的。目前,使用較為普遍的是山東淄博制造的二氧化碳發生器。
3.5機械灌溉技術根據作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采用滴灌技術,利用滴灌設備將水增壓、過濾,均勻地灌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同時可將肥料隨水一同施入土壤,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需求。北京雙冀牌軟管微噴灌設備效果較好,噴頭堵塞率明顯下降,是取代以色列進口設備的最佳選擇。今后的設施農業生產,就是要加大農業機械化技術在設施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力度,通過機械化帶動,進一步增強農機服務功能,促進石嘴山市設施農業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并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4發展設施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建議
4.1加大對設施農業機械化的投資扶持力度要設立專用資金,扶持農戶用于設施農業發展配套,提升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
4.2加強政府引導要根據全市農業機械化發展實際建立特色設施農業機械化生產基地,以項目為支撐,加大管理力度,打造強勢設施農產品品牌。
4.3搞好科技培訓要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戶的機械化生產技術質量和科學應用水平。
2農業機械
在種植業、畜牧業和農產品、乳畜業初級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機械就是農業機械,也就是指用于農業、漁業、林業、畜牧業生產加工的所有機械都是農業機械。因此,農業機械包括動力機械、農田機械、種植機械、耕作土地機械、施肥機械、灌溉農田機械、農產品運輸機械等。農業上推廣使用農業機械能夠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加作物產量,發展農業經濟。
3分析設施農業中農業機械化的應用
3.1大棚卷簾機
大棚卷簾機又稱卷簾機,是溫室大棚實現保溫作用的“保溫被”,實現大棚草簾自動卷放的機械設備。卷簾機根據動力來源分為電動卷簾機和手動卷簾機,根據安置大棚位置分為前式卷簾機和后式卷簾機。在設施農業中常用電動前(后)卷簾機,由于卷簾機選用五軸全鋼殼,提高了其抗磨性,延長了使用壽命。卷簾機應用于設施農業極大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同時,為設施農業提供全自動控制管理溫度的設備,為動植物提供最優環境。伴隨著大棚卷簾機的廣泛使用,也出現因操作卷簾機不當的意外事故,為此國家農機推廣中心推廣宣傳遙控式卷簾機,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3.2溫控設備
動植物生產和生長階段需要適宜的溫度,設備農業中可以通過大棚卷簾機、開窗機械以及覆蓋層來控制溫度。但在冬季嚴寒夏季酷暑的北方地區,需要采用溫控設備協調其他設備控制大棚溫度。在實際農業生產中多采用提高溫度的設施,尤其是在北方,設施農業廣泛使用溫控設備,利用溫控技術,全自動調溫。
3.3大棚濕度控制器
溫濕度控制器可以檢測環境的濕度,調節環境濕度值。使用該系統用戶通過操作裝置,設置一定的濕度值,并在操作裝置上以數字的形式顯示測量的溫度值和設定的溫度值。當檢測到濕度值高于上限設定的濕度值,會自動開啟排風循環扇以此降低室內的濕度,使濕度恢復到設定的濕度值。如果濕度低于設定的濕度值系統將自動開啟濕機增加,以此溫室的濕度,直到室內濕度值達到設定的濕度值。
3.4農業運輸機械
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運輸的工作量占總工作量較大比重,因此提高農業運輸工作效率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率。農業生產中需要運輸物料和成品,由于其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形狀不一,這就要求運輸機械有特殊的結構和功能。例如:農作物秸稈、動物飼料、地表草被等這些物體的共同特征是質量輕、體積大且形狀不一,該類物料可以采用小型運輸車,每噸載重量占用裝載溶積為4m3-6m3。相比該類物料,質量較重和體積較小的水泥、土料、化肥等選用每噸載重量占用裝載容積為0.5m3-0.8m3。在運輸中需要根據運輸物品特點決定運輸機械。
2加強推廣人才隊伍建設
夯實農業機械化發展基礎農業機械化工作者是推進農業機械化工作發展的原動力,農業機械化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決定著農業機械化工作的落實是否到位,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大力培訓實用人才,才能推進農機標準化作業,促進農業機械化健康發展。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還需要優秀的高素質的農業機械化人才的支持,大力培養農業機械化的實用型人才,嚴格推薦農業機械化的標準作業,進一步夯實農業機械化科技的人才基礎,是農業機械化向更深層次得以邁進的重要需求。作為農業機械化部門要致力于農業機械化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能吃苦,愛崗敬業的農業機械化團隊。在實際開展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的過程當中,各地農業生產區域至少要有一名農業機械化的技術骨干,并在每個區域進行農業機械化的技術培養與學習,提高農業機械化人才隊伍的建設水準。
3加強農藝與農機的完美結合
促進農業機械化和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農機技術與農藝技術密切相關,不可分割,農業機械離開農業技術也無法發揮其對農業生產的巨大作用,只有農機與農藝的完美結合才能保證農業機械更好的服務于現代農業生產,促進農業機械化和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所以農機技術與農藝技術的深度融合,是促進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提高應用效果的重要舉措。筆者認為農業機械的研發要滿足農業技術的要求,保證兩者的完美結合度。再者在農機研發時還要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產業的農業技術特點,結合實際開展研究工作,同時在農業機械推廣的過程中,農機推廣工作人員也要了解一定的農業技術知識,便于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的開展。所以加強農機技術與農藝技術的進一步融合對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健康發展和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現實意義。
4加強農機推廣方式的創新
加大與各部門協作力度要致力于培育合作社和種植大戶,依法促進土地流轉。通過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以及種植大戶,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依法促進土地流轉到合作社和種植大戶手中,變農機大戶為種糧大戶,變合作社為家庭農場。要大力彰顯農機合作社在提高農民機手組織化程度方面的優勢,通過機具、資金、技術、人才等整合,合理調劑農機具的有償使用,實行組織化、集約化、規?;洜I。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科技水平,充分挖掘土地資源的潛力,使人、機、地有機的結合,實現農業生產要素的有機結合。在推動農業生產科學化、機械化、規模化發展的同時,要想解決好農機推廣效果不佳的問題,農業機械化部門要與其他相關部門經常溝通,形成合力,一起為現代農業發展添磚加瓦。
5搭建農機推廣綜合服務平臺
從根本上消除農民“購機難、培訓難、維修難”的問題新建集農機推廣、經營、技術培訓、維修服務、技術檢測、信息咨詢、新機具展示演示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農機綜合示范基地。利用示范基地平臺,組建區級維修中心,為農民機手提供農機維修服務。利用示范基地平臺,為農民機手提供技術培訓。利用示范基地平臺,加大對農業機械實施安全監管的力度。一方面加強安全教育和培訓,嚴格考核發證,提高機手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水平;另一方面,加強對機車技術性能的檢測,保證機車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通過完善示范基地各種功能,從根本上消除農民“購機難、培訓難、維修難”的問題。